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合浦还珠

合浦还珠

同“合浦珠还”。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合浦还珠自有时,惊危目下且安之。”


见“珠还合浦”。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之意 ”


【典源】 《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 曰:“孟尝为合浦太守,郡境旧采珠,以易米食。先时二千石贪秽,使民采珠,积以自入,珠忽徙去,合浦无珠,饿死者盈路。孟尝行化,一年之间,去珠复还。”《后汉书·孟尝列传》亦载,文有不同。

【今译】 后汉孟尝任合浦太守,合浦地临南海,原产珍珠,民以采珠为生。前任太守贪婪无度,极力搜刮,将民采珍珠攫为己有,因而珠蚌迁徙他处,合浦从此不产珍珠,百姓饿死者甚多。孟尝到任后革除弊政,郡中大化,一年之间离去的珠蚌又迁徙回来。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也用以指物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还。

【典形】 合浦还珠、合浦珠、合浦珠泉、还浦、还珠、还珠浦、还珠守、明珠归合浦、浦珠、三郡还珠、珠还、珠还浦、珠抛月浦、珠浦、珠徙、浦寒珠泪、珠明合浦、官廉合浦、孟尝珠、官廉蚌蛤回。

【示例】

〔合浦还珠〕 宋·苏轼《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闻道牂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

〔合浦珠〕 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盈尺青铜镜,径寸合浦珠。”

〔还浦〕 宋·张炎《瑞鹤仙·赵文升席上》:“休赋。玉尊别后,老叶沉沟,暗珠还浦。”

〔还珠〕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 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

〔还珠浦〕 唐·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

〔还珠守〕 唐·杜牧《春日言怀》:“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明珠归合浦〕 唐·王维 《送邢桂州》:“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浦珠〕 清·黄景仁《凤凰台上忆吹箫》:“算浦珠初孕,岚黛旋收。略以一弯新月,初生也,即便难留。”

〔三郡还珠〕 唐·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珠还〕 唐·李商隐《残雪》:“珠还犹照魏,璧碎尚留秦。”

〔珠还浦〕 宋·苏轼《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坐疑星陨空,又恐珠还浦。”

〔珠浦〕 唐·杜甫 《广州段功曹到》:“铜梁书远及,珠浦使将旋。”

〔珠徙〕 清·赵执信《池上归兴》之四:“远海忽传珠徙日,高梧长忆凤栖晨。”


【词语合浦还珠】  成语:合浦还珠汉语词典:合浦还珠

猜你喜欢

  • 近墨者黑

    比喻人的好坏因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夫金水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以性成。……故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正人在侧,德义盈堂。鲍肆先入,兰蕙不芳。”【词语近墨者黑

  • 浩荡闲鸥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杜甫以白鸥自比,表示将远离都城长安,隐居避世,像那出没在浩渺无边的万里波涛间的白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后以“浩荡闲鸥”为远离官场,不受羁

  • 鸿门彘肩

    彘(zhì智)肩:猪腿。此典指樊哙在项羽所设鸿门宴上喝酒吃生猪腿,用豪言壮语不怕死之无畏气慨,震慑了项羽,使他们谋害刘邦的计划未能实现,刘邦逃回汉营。后以此典比喻言行豪壮、勇敢无畏的英雄义士之壮举。樊

  • 子春之疾

    《大戴礼.、曾子大孝》:“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伤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问曰:‘夫子伤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吾闻之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

  • 走章台马

    同“走章台”。清毛奇龄《戴公子生儿适大理君迁京兆信至》诗:“有客能传京兆书,阿翁已走章台马。”

  • 博山

    同“博山炉”。宋辛弃疾《临江仙》词之四:“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词语博山】   汉语大词典:博山

  • 梨涡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胡澹庵十年贬海外,北归之日,饮于湘潭胡氏园,题诗云:‘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谓侍妓黎倩也。”后因以“梨涡”指酒涡,亦借指美女。宋朱熹《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

  • 枕麹藉糟

    《文选》卷四七刘伶(伯伦)《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巵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

  • 马角乌白

    汉代王充《论衡.感虚》:“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祐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

  • 掉舌

    犹言游说,又有雄辩的意思。《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郦生:郦食其。伏轼:这里指乘车。掉:鼓动。【词语掉舌】   汉语大词典: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