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

后顾,回过头来照看。忧,忧虑。形容在前进和外出时,对后方和朝中、家中的挂念、担心。源出北魏李冲故事。李冲(449-498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敦煌公李宝的小儿子。少孤,得长兄训导。高祖时渐见宠信,累官至尚书仆射,封开国侯,每当车驾南伐冲就留守洛阳。冲机敏有巧思,高祖迁都洛阳,把营造新宫的任务,交给了李冲。冲操劳文簿兼及匠制,虽几案盈积、刀凿在手也不厌倦,事事妥贴,自己却年仅四十就鬓发斑白。因此,朝中人人归心,高祖也亲敬相待,君臣之间情义不二。李彪初入京时,孤单寡援,也倾心敬重冲,冲器重其才学,以礼结讷,并常向高祖介绍。不料,彪得高祖知遇后,就说不是借助李冲的举荐,也毫无往昔的崇敬之意。后高祖南征,任城王澄常陈述李彪倨傲无礼,冲就将彪的罪状上奏,言辞激切,并痛加自责,甚至瞋目呼彪为小人。然而冲素性温和,偶一激怒,竟致发病,十余日而卒,年四十九。高祖悲泣不能自制,车驾还洛阳时路经冲墓,久久掩泣,与留京百官相见后,百官都叙述冲病故之事并落泪,高祖道:“仆射执掌中央,总理朝务,居身清正,使我无后顾之忧。”亦作内顾之忧。

【出典】:

魏书》卷53《李冲传》1188、1189页:“(冲)葬于覆舟山……高祖之意也。后车驾自邺还洛,路经冲墓,左右以闻,高祖卧疾望坟,掩泣久之……及与留京百官相见,皆叙冲亡没之故,言及流泪。高祖得留台启,知冲患状,谓右卫宋弁曰:‘仆射(yè叶),执我枢衡(中央行政机关),总厘朝务,清俭居躬,知宠已久。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一朝忽有此患,朕甚怀怆慨。’其相痛惜如此。”

【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91回:“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62回:“灵公曰:‘将军为殿,寡人无后顾之忧矣。’” 明《杨家将传》4回:“为今之计,可遣人与杨业讲和,然后回兵,可无后顾之忧矣。”


偏正 指来自后方的或未来的忧虑。《魏书·李冲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一朝忽有此患,朕甚怀怆慨。”△多用于形容忧虑。→心事重重 ↔心无挂碍。也作“顾内之忧”、“后顾之患”、“后顾之虑”、“后顾之虞”。


解释顾:回头看。泛指来自后方的或家里的忧患。

出处魏书·李冲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一朝忽有此患,朕甚怀怆慨。”

李冲是南北朝时北魏名臣,他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由长兄荥阳太守李承抚养。李承经常说:“这个小弟弟的器量不凡,应当给予厚望。”当时州牧郡守的子弟常常侵扰百姓,随意索要财物,只有李冲和李承的儿子清静简朴、行为高洁,被当时的人所赞赏。

李冲担任官职后,办事机敏,性格柔顺,逐渐得到了皇帝的宠信。因为成功推行户籍和赋税制度改革,利国利民,又受到太后的恩宠。身居要职后,李冲不计个人好恶,秉公处事,得到大家的好评和信任。

当时有个叫李彪的人,孤立无助但自强不息,能不随众媚俗。因为李冲尊敬读书人,李彪就一心依附李冲。李冲也看中李彪的学问,就谦虚有礼地接纳他,常向皇帝推荐,在公私事务上都尽力帮助。等李彪担任高官后,也受到皇帝的信任和喜爱,便认为不必再理会李冲,对李冲不再尊敬。李冲对此非常气愤,便在皇帝南征时将李彪逮捕。李冲性格一贯柔和宽厚,可一旦暴怒,就会突发慌乱惊悸的病症。面对李彪,李冲盛怒难忍,怒睁双眼,大声叫骂,狂病突发,十多天后去世,当时只有四十九岁。

皇帝回京后,与大臣们谈起李冲,痛惜地说:“李冲总理朝政,清廉简朴,仁爱明智,忠诚高尚。我因为这些,把朝廷的权力都委托给他,使我跨出国境南征时没有任何来自后方的忧患。现在他忽然这样,让我一想到都觉得无限悲怆与感慨。”

反义无忧无虑

例句

徐虎的妻子表示全力支持丈夫,不让他有后顾之忧。


【词语后顾之忧】  成语:后顾之忧汉语词典: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 斩木揭竿

    源见“揭竿而起”。指武装起义。《水浒传》九一回:“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清魏源《圣武记》卷十:“诏以安民必在择吏,诚得良吏,自可铸剑戟为农器,否则斩木揭竿,岂条例所能禁止。”并列 比喻发动

  • 远公过虎溪

    同“过虎溪”。清张岱《西湖寻梦.风篁岭》:“苏子瞻访辨才于龙井,送至岭上。左右惊曰:‘远公过虎溪矣。’”

  • 匣里龙吟

    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帝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匣里龙吟”,本指宝剑之灵异,后用以比喻人虽在野,而名声扬于外;或比喻胸有抱

  • 长门灯暗

    源见“长门赋”。形容凄清冷落。唐杜牧《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 客星犯帝座

    东汉严光(字子陵)与光武帝同卧一榻的故事。《后汉书.严光传》:“引严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客星:忽隐忽现

  • 阳春

    同“阳春白雪”。唐白居易《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因题卷后》诗:“《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明许潮《写风情》曲:“我安排彩袖,殷勤捧玉髓。轻盈舞羽衣,务教他锦囊倾出《阳春》句。”【词语

  • 甘罗作相

    《史记.甘茂传》附《甘罗传》:“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

  • 拥书百城

    源见“坐拥百城”。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沈砺《年来所志百不遂而书籍庋藏日富》诗之二:“黄泥亭子白茆堂,拥书百城南面王。”述补 比喻藏书丰富,嗜书很深。据《魏书·李谧传》载,北魏李谧博览群书,无意做官,

  • 丝竹陶写

    源见“东山丝竹”。谓以音乐怡悦性情,消愁解闷。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词:“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偏正 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用音乐陶冶性情,排解烦闷。《

  • 长城隳道济

    同“长城自坏”。清朱彝尊《岳忠武王墓》诗:“长城隳道济,大勇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