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吴门白马

吴门白马

源见“吴练”。形容极目远眺。清蒲松龄《登岱行》:“吴门白马望依稀,沧溟一掬堆琉璃。”


【典源】《论衡·书虚》:“传书或言:颜渊与孔子俱上鲁太山。孔子东南望,吴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吴阊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孔子抚其目而正之,因与俱下。下而颜渊发白齿落,遂以病死。”《太平御览》卷八九七引《论衡》曰:“儒书称,孔子与颜渊俱登鲁东山,望吴阊门,谓曰:‘尔何见?’曰:‘见一匹练,前有生蓝。’孔子曰:‘噫! 此白马卢刍。’使人视之,果然。”

【今译】 颜回 (字子渊) 与孔子一起登上鲁地泰山,孔子向东南望去,见吴地扬州 (一说苏州) 阊门外有拴着的白马。将颜回叫来,指给他看,说:“你看见吴阊门吗?”颜回说:“看见了。”孔子问:“门外有什么?”颜回答:“好像有一匹白绢似的东西,前边长着蓝草。”孔子说:“唉,那是白马和芦苇呀。”孔子抚摸一下颜回的眼睛,与他一起下山。

【释义】 后以此典咏吴地风光; 或用以指极目远望。

【典形】 白马如练、白马吴阊、白马之望、辨马、练光、望吴门、吴门白马、白马对芦刍、瞻吴门、曳马。

【示例】

〔白马如练〕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拥狼望于黄图,填卢山于赤县。青袍如草,白马如练。”

〔白马吴阊〕 明·王世贞 《登岱》:“依微白马吴阊在,欲向秋风问羽翰。”

〔白马之望〕 北周·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曳练且观,无劳白马之望;流泉欲委,伫见青凫之飞。”

〔辨马〕 唐·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境接青畴,俯瞰获麟之野; 山开翠屺,斜连辨马之峰。”

〔练光〕 唐 · 骆宾王 《上廉察使启》:“登小鲁之山,辨练光于乱马; 临大吴之国,识宝气于连牛。”

〔望吴门〕 明·袁宏道《出燕别大哥三哥》:“白马望吴门,惨淡无边际。”

〔吴门白马〕 清·蒲松龄 《登岱行》:“吴门白马望依稀,沧溟一掬堆琉璃。”


猜你喜欢

  • 侯嬴抱关

    嬴(yíng迎):通“盈”。此处用于人名。此典指隐士侯嬴看守城门,但得到魏公子无忌的赏识厚待,两人皆在当时闻名。后以此典比喻隐居的贤人义士;也比喻人未得机遇而暂处困窘境地。侯嬴(?——前257年),战

  • 高山流水

    原为乐曲名,后喻知音难遇,或喻乐曲高妙。俞伯牙善于弹琴,而钟子期很会听琴。俞伯牙用琴曲抒发攀登高山。钟子期便说,好啊!象泰山一样巍峨。俞伯牙用琴曲表现流水,钟子期便说,好啊!多么浩浩荡荡的江河啊!总之

  • 庞涓怯孙膑

    参见:斫树收庞

  • 衒玉自售

    源见“韫椟待价”。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明徐复祚《投梭记.拒奸》:“王敦篡立,神人共愤,卑人岂无包胥之志,奈朝廷未尝见知,终难衒玉自售。”【词语衒玉自售】  成语:衒玉自售汉语大词典:衒玉自售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前仙人已乘黄鹤飞去,现在这里只剩一座黄鹤楼。 比喻事物内部已发生重大变化,而外部还保留一副空架子。语出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鲁迅《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

  • 昌亭旅食

    源见“昌亭之客”。谓寄人篱下。唐王勃《白下驿饯别唐少府》诗:“下驿交穷日,昌亭旅食年。”其他 昌亭,地名,指下乡(今属江苏淮阴)昌亭。寄食在下乡南昌亭长处。借指寄人篱下。唐·王勃《白下驿饯别唐少府》:

  •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愆( ㄑㄧㄢ qiān ):过失。忘:读妄。率:遵循。由:沿袭。旧章:旧法度。 没有过失,也不妄为,事事遵循老法旧章。 形容人循规蹈矩,照章办事。语出《诗.大雅.假乐》:“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

  • 飞破镜

    源见“飞鹊镜”。喻夫妇分别。唐王昌龄《送裴图南》诗:“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 思肖函

    源见“枯井藏书”。指宋郑思肖沉井的铁函藏书。清赵翼《顾晴沙选梁溪诗成瘗其旧稿于惠山之麓立碑亭其上》诗:“元凯碑付江波沉,思肖函从井底坠。”

  • 锦囊计

    同“锦囊妙计”。川剧《谭记儿.定计》:“妾身自有锦囊计,要使他满船空载明月归!”【词语锦囊计】   汉语大词典:锦囊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