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

庄子.达生》:“纪渻(shě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纪渻子所养的斗鸡开始骄悍,后来养得形似木鸡,这种斗鸡养到像木头一样不动不惊、神识安逸,才算训练有素,养到家。这则故事是从正面举例叙述的。后常以“呆若木鸡”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黑兽》:“猕戴石而伏,悚若木鸡,惟恐堕落。”


述补 呆笨得像木头鸡一样。语本《庄子·达生》记载,纪渻(shěng)子替齐王驯养斗鸡,四十天才完成,训练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时,却没有任何反应,“望之似木鸡矣”。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大堂上死一般寂静,文武们~。”△贬义。多用于神态方面。→木立若偶 呆头呆脑目瞪口呆 ↔欢蹦乱跳 生龙活虎。也作“蠢若木鸡”、“呆如木鸡”、“呆似木鸡”。


解释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纪(shěnɡ)子为王养斗鸡。……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西周时,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呢。”过了十天,周宣王再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再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迅速地回头看,意气还是显得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也不会有什么反应,看上去就像木头雕刻的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因为它精神凝滞,别的鸡没有敢来应战的,见到它只会掉头逃跑。”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达生》,《达生》就是通达生命的真义,这一篇的主旨重在说养神,强调人的精神作用。

反义聪明伶俐

例句

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呆若木鸡。


【词语呆若木鸡】  成语:呆若木鸡汉语词典:呆若木鸡

猜你喜欢

  • 事与孤鸿去

    表示往事杳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语出唐.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宋.周邦彦《瑞龙吟》:“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

  • 伍胥涛

    同“伍子涛”。唐孟浩然《与韩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诗:“山藏白马穴,城压伍胥涛。”明 马銮《曹娥》诗:“千戴鱼龙知志气,江声直接伍胥涛。”【词语伍胥涛】   汉语大词典:伍胥涛

  • 漆室女

    源见“漆室忧葵”。借指深明大义、忧心国事的普通百姓。明陈子龙《杂诗》之十一:“嗟尔漆室女,长叹良苦辛。”

  • 子之所慎:斋、战、疾

    子:指孔丘。斋:斋戒。古代在祭祀之前,不喝酒,不吃葱蒜,不与妻妾同居,叫做斋戒。 孔子所谨慎小心的事有三样:斋戒,战争,疾病。语出《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斋),战,疾。”明.李贽《焚书.杂述

  • 半面啼妆

    源见“徐妃半面妆”。指妇女妆饰。亦以咏花。啼妆,东汉时,妇女以薄粉擦拭眼下,有如啼痕,故名。宋 谢薖《偷声木兰花.梅》词:“景阳楼上钟声晓,半面啼妆匀未了。斜月纷纷,斜影幽香暗断魂。”

  • 淇澳

    同“淇奥”。明何景明《栖凤亭》诗:“至今遗爱思莱公,万古看诗想《淇澳》。”【词语淇澳】   汉语大词典:淇澳

  • 槱薪

    源见“薪槱”。比喻国家选拔人才。南朝 宋谢庄《求贤表》:“考绩之风载泰,槱薪之歌克昌。”明 吾丘瑞《运甓记.藩府贺正》:“但喜槱薪能得士,待看驱策佐明庭。”【词语槱薪】   汉语大词典:槱薪

  • 凤穴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凤穴歌声,鸾林舞曲。”《北史.文苑传序》:“潘、陆、张、左,擅侈丽之才,饰羽仪于凤穴。”后因以“凤穴”喻指文才荟萃的地方。唐李商隐《拟意》诗:“夫向羊车觅,男从凤穴求。”亦

  • 左萦右拂

    《史记.楚世家》:“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这是楚人对楚顷襄王说的一话,意思是说对付泗上十二诸侯只须左边牵绊,右边拂拭,一下就降伏了。后以“左萦右拂”比喻战胜对手轻而易举,干净

  • 资斧

    《易.旅》:“旅于处,得其资斧。”王弼注:“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陆德明释文:“子夏《传》及众家并作‘齐斧’。”齐,利。资斧本义为利斧。宋程颐《易传》解“得其资斧”为“得货财之资,器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