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哀毁骨立

哀毁骨立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戎,西晋琅邪临沂人,性清淡,为‘竹林七贤’之一;和峤,汝南西平人,聚敛无度,杜预称他有‘钱癖’)。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晋武帝司马炎)谓刘仲雄(刘毅字)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哀毁骨立,是形容人哀伤过度而使身体遭受损伤,以致瘦骨嶙峋的样子。鸡骨支床,是指哀痛过度,瘦瘠疲惫于床席之上。

唐.杜甫《李潮八分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连动 父母死,做子女的哀恸身毁,以至瘦如骨立。语本《后汉书·韦彪传》:“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人也……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儒林外史》12回:“蘧公孙~,极尽半子之谊。”△用于描写子女尽孝。 ↔哀而不伤。 也作“哀毁瘠立”。


【词语哀毁骨立】  成语:哀毁骨立汉语词典:哀毁骨立

猜你喜欢

  • 竖拂子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七《齐安禅师》:“有讲僧来参,师问曰:坐主,蕴何事业?对曰:讲《华严经》。师曰:有几种法界?对曰:广说则重重无尽,略说有四种法界。师竖起拂子,云:遮个是第几种法界?坐主沉吟,

  • 庙瑟音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孔颖达疏:“《清庙》之瑟,谓歌《清庙》之诗所弹之瑟……弦声既浊,瑟音又迟,是质素之声,非要妙之响。”后因以“庙瑟音”喻质朴而可施于

  • 擎苍牵黄

    《梁书.张充传》:“值充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苍:打猎时用的苍鹰。黄:猎狗。后因以“擎苍牵黄”形容带着鹰和犬出猎的情景。《宣和画谱.畜兽二.张及之》:“张及之《骑射图》,擎苍牵黄,挽强驰驱,笔力

  • 樊哙市井

    《史记》卷九十五《樊哙列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楚王

  • 东山携妓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谢公在东山蓄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刘孝标注:“宋明帝《文章志》曰:‘安纵心事外,疏略常节,每蓄女妓,携持游肆也。’”后因以“东山

  • 叱咤风云

    叱咤( ㄔˋ ㄓㄚˋ chì zhà 斥乍):怒斥;吆喝。《后汉书.皇甫嵩传》:“叱咤可以兴雷电。”又唐代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暗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之大。述宾 叱

  • 吁咈

    同“都俞吁咈”。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得一陈子壮之忠,而又以过戆坐辜,使朝㝉无吁咈之风。”亦表示不以为然。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禹竟代舜立,其父吁咈哉!”【词语吁咈】   汉语大词典:吁咈

  • 毕卓缚瓮边

    源见“瓮间吏部”。指酒醉不醒。元马致远《清江引.野兴》曲之四:“天之美禄谁不喜,偏则说刘伶醉。毕卓缚瓮边,李白沉江底。”

  • 盗跖

    《庄子.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又《荀子.不苟》:“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相传盗跖为古时民众起义的领袖,名跖,“盗”是当时统治者对他的贬称。后遂用为盗贼或盗

  • 声色并厉

    见“声色俱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欲以威力使从己。”【词语声色并厉】  成语:声色并厉汉语大词典:声色并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