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唾壶敲缺

唾壶敲缺

同“唾壶击缺”。宋张炎《台城路.寄姚江太白山人陈文卿》词:“叹千里悲歌,唾壶敲缺。却说巴山,此时怀抱那时节。”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先祖旦釜公《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抓。”


见“唾壶击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2:“(先祖旦釜公《鞏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羯鼓频挝。”


【典源】 《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五引晋·裴启《语林》: 云:“王大将军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便以如意击珊瑚唾壶,壶尽缺。”《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晋书·王敦传》亦载。

【今译】 晋代王敦字处仲,任大将军,他曾立有大功,后因专擅朝政,为晋帝所忌惮。王心中闷闷不平,在饮酒后常吟诵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一边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都被敲缺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抱负才能不得施展,胸中感慨苦闷; 或形容慷慨高歌悲吟。

【典形】 高歌唾壶缺、歌缺壶、击碎玉唾壶、击唾壶、击玉壶、扣壶、扣铜壶、烈士吟、敲壶、敲缺唾壶、缺壶、缺唾壶、兽壶敲玉、碎唾壶、唾壶残、唾壶空击、唾壶敲缺、唾壶心、玉唾壶、醉击玉壶、敲缺铜壶、琼壶敲缺、狂叩唾壶、唾壶口、缺壶歌、缺壶声、壶堪击、扣壶歌、击歌壶、唾壶击缺。

【示例】

〔高歌唾壶缺〕 清·丘逢甲 《放歌与陈伯贞》:“可怜暮年烈士心,夜半高歌唾壶缺。”

〔歌缺壶〕 明·杨慎《金衣公子》:“休歌缺壶,休投暗珠,神仙原是英雄做。”

〔击碎玉唾壶〕 清·邵长蘅《解仲长画十八学士图歌》:“慷慨击碎玉唾壶,高吟梁父浮云徂。”

〔击唾壶〕 宋·王安石《和张仲通见寄》:“欹枕狂歌击唾壶,直将轩冕等锱铢。”

〔击玉壶〕 唐·李白《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扣壶〕 清·唐孙华《题薪禅弟击壶图》:“扣壶长吟心未厌,惜哉狂竖徒骄盈。”

〔扣铜壶〕 宋·王沂孙《声声慢》:“短景凄然,残歌空扣铜壶。”

〔烈士吟〕 元·郝经《老马》:“短歌声断银壶缺,常记当年烈士吟。”

〔敲缺唾壶〕 明 · 练高 《送赵将军》:“敲缺唾壶银烛短,时人不解陇头吟。”

〔缺壶〕 金·元好问《过希颜故居》之一:“缺壶声里短歌行,星斗阑干醉胆横。”

〔缺唾壶〕 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兽壶敲玉〕 元·张可久《水仙子·青衣洞天》:“鹤羽携风采药忙,兽壶敲玉悲歌壮。”

〔碎唾壶〕 清·黄遵宪《仰天》:“仰天击缶唱乌乌,拍遍阑干碎唾壶。”

〔唾壶残〕 清·赵执信《悲骊马》:“酒酣自击唾壶残,白日回光天色改。”

〔唾壶空击〕 宋·张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两宫何处? 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

〔唾壶敲缺〕 宋·张炎《台城路·寄姚江》:“虚沙动月,叹千里悲歌,唾壶敲缺。”

〔唾壶心〕 明·袁宏道《得李宏甫先生书》:“悲哉击筑泪,已矣唾壶心。”

〔玉唾壶〕 宋·陈与义《某窃慕东坡》:“铁如意畔无忧畏,玉唾壶旁耐岁年。”


【词语唾壶敲缺】  成语:唾壶敲缺汉语词典:唾壶敲缺

猜你喜欢

  • 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老成人:年高有德之人。典刑:旧法常规。刑,通“型”。 虽然身边没有年高德劭之人,但还有成法可以依傍。语出《诗.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后汉书.孔融传》:“与蔡邕素

  • 凭城借一

    同“背城借一”。《宋书.袁淑传》:“负塞残孽,阻山烬党,收险窃命,凭城借一,则当因威席卷,乘机芟剿。”见“背城借一”。《宋书·袁淑传》:“负塞残孽,阻山烬党,收险窃命,~,则当因威席卷,乘机芟剿。”【

  • 乞槟榔

    源见“一斛贮槟榔”。谓乞食他人。清唐孙华《寄示颐儿》诗:“性拙只愁餐澡豆,家贫慎勿乞槟榔。”

  • 金口木舌

    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李轨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仲尼常在矣。”汪荣宝义疏:“使诸儒金口而木舌者

  • 前倨后恭

    源见“苏秦六印”。谓先傲慢而后恭敬。多指人势利。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八:“帝以媪前倨后恭诘之,曰:‘公贵不可言也。’”《西游记》五一回:“旁有葛仙翁笑道:‘猴子何前倨后恭?’”其他 起先傲慢,后来

  • 浣花叟

    唐杜甫《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诗:“成都乱罢气萧索,浣花草堂亦何有。”唐代大诗人杜甫,于成都市 浣花溪畔建草堂居住,又称杜甫草堂。后因以“浣花叟”指唐诗人杜甫。清方文《早春别芜湖诸子》诗:“恰似浣花叟,飘

  • 猪觜关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熙宁间,东平有名士王景亮者,喜名貌人,后反为人号作‘猪觜关’。世谓恽有‘猪觜关’繇此始。”后以“猪觜关”指任意诬蔑别人的人。金元好问《感事》诗:“且看含血曾谁噀,猪觜关头是

  • 逢萌挂冠

    源见“挂冠”。指弃官避祸。明周履靖《锦笺记.协奏》:“我愿诸君学那逢萌挂冠。”

  • 千变万状

    形容变化无穷,形态极其多样。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见“千变万化”。汉·伶元《飞燕外传》:“后殿又为温室、凝缸室、浴兰室,曲房连槛,饰黄

  • 惩一儆众

    见“惩一儆百”。【词语惩一儆众】  成语:惩一儆众汉语大词典:惩一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