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善颂善祷

善颂善祷

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孔颖达疏:“张老因颂寓规,故为善颂,文子闻义则服,故为善祷。”献文子:赵武。轮:高大。奂:众多。要:通“腰”。聚国族:指贵族的聚会。九京:即九原,是晋国卿大夫的墓地所在。旧时用“善颂善祷”称赞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


并列 颂,颂扬。祷,祝告。善于颂扬,善于祈求。隐含规诫于颂祷之中。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 美哉奂焉! 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孔颖达疏:“张老因颂寓规,故为善颂,文子闻过即服而拜,故为善祷。”《宋史,乐志十四》:“~,三加弥尊。”△褒义。指能把规劝意思巧妙地融合在对君王、主上的颂祷声中。”→淡言微中 ↔直截了当


【词语善颂善祷】  成语:善颂善祷汉语词典:善颂善祷

猜你喜欢

  • 黄犬传佳句

    同“黄耳传书”。宋黄庭坚《伯氏到济南寄诗颇言太守居有湖山之胜同韵和》:“西来黄犬传佳句,知是陆机思陆云。”

  • 二酉

    《太平御览》卷四九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故梁湘东王云‘访酉阳之逸典’是。”二酉,指大酉山和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境内。相传,小酉山石穴中有秦人留下的丰

  • 金狄

    源见“摩挲铜狄”。指秦始皇时销天下兵器所铸的十二铜人。诗文中多用以感慨世事沧桑。唐李商隐《石城》诗:“玉童收夜铜,金狄守更筹。”清 孙中岳《大侄书金陵回即走西安怅然念之》诗:“故宫荒草埋金狄,客路秋风

  • 沾泥絮

    ①比喻心情沉寂, 不复波动。 明张四维《双烈记·引狎》: “洗却浓妆罢舞衣。从儿心愿肯相违。芳心已泣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飞。”②比喻爱情坚贞不渝。《红楼梦》第九一回: “宝玉道: ‘禅心已作沾泥絮,莫

  • 镜台峤

    源见“镜台自献”。指自荐为婿。清赵翼《题洪建侯梅花小照》诗:“欲待横斜句,来作镜台峤。”

  • 翠竹黄花

    《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花),无非般若。黄华(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后因以“翠竹黄花”比喻眼前境物

  • 谢公高卧

    源见“东山再起”。谓安然隐居。清 丘逢甲《寄怀维卿师桂林》诗之四:“谢公高卧应难稳,丝竹中年带泪听。”

  • 上林书

    同“雁足书”。南朝 陈陈叔宝《长相思》之一:“望风云,绝音息。上林书不归,回纹徒自织。”

  • 太尉足

    宋苏轼《仇池笔记.太尉足香》载:宋李宪官至太尉,独揽朝政,士大夫皆奴事之。彭孙当时得意,气凌公卿,然曾为李宪洗脚,并曰:“太尉足何香也?”李宪以足踏其头曰:“奴谄不太甚乎?”后遂以“太尉足”作为阿谀谄

  • 矛盾

    源见“自相矛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唐刘知幾《史通.浮词》:“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矛”,是古代的一种主要的兵器,首为铜或铁制的尖刺刀,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