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圆寂

圆寂

梵文“涅槃”的意义,佛教所宣扬的最高境界,即“圆满”(具备)一切“清静功德”,寂(熄)灭一切烦恼。后来又称佛或僧人的死为“圆寂”。唐代释义净《大宝积经》:“我求圆寂,而除欲染。”


僧人之死谓之 “圆寂”。

为什么称为 “圆寂”呢?

圆”,圆满。谓一切之 “清静功德”圆满。

“寂”,静。静无生息,引申为寂灭。谓寂灭一切之烦恼。

一切功德圆满了,一切烦恼寂灭 ( 犹言熄灭) 了,这样的 “圆寂”( 死) 便是佛教所宣扬的最高境界。此亦谓之 “涅槃”( 梵文) ,意译为 “灭度”。谓灭除烦恼,度过此生。

信仰佛教,在家吃斋念佛的 “居士”,他们的离世也可叫做 “圆寂”。因为佛经上说,信仰佛教,经过长期 “修道”,便可寂 ( 熄)灭一切烦恼,圆满 ( 具备) 一切 “清静功德”。

有些高僧临逝世前,往往盘腿而坐离世,此谓之 “坐化”。 “圆寂”、“涅槃”、“坐化”是常见的说法,皆为同义语。


【词语圆寂】   汉语词典:圆寂

猜你喜欢

  • 兰艾俱焚

    见“兰艾同焚”条。

  • 蕉中梦

    同“蕉鹿梦”。清钱谦益《九月望日得石斋馆丈午日见怀次韵却寄》之三:“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

  • 振衣

    《楚辞.渔父》:“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将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东汉.王逸注:“振衣,去尘秽也。”战国楚

  • 知其一不知其二

    《诗经.小稚.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国策.赵策三》:“楼缓曰:‘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指对事物只有偏面

  • 忆黄犬

    同“叹黄犬”。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犹胜忆黄犬,幸得早图之。”【词语忆黄犬】   汉语大词典:忆黄犬

  • 蹈东海

    同“蹈海之节”。宋王安石《贾生》诗:“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 伯乐空群

    源见“马空冀北”。比喻识才者使人才得到充分的选拔任用。清 杨潮观《贺兰山谪仙赠带》:“敢言伯乐空群,还望你千金买骏。”

  • 许慎无双

    《后汉书.儒林传.许慎传》:“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漫漫:遥远的样子。修远:长远。求索:追求寻找。 前面道路还很漫长,我要坚持不懈地上下探求。 表示人们排除万难,寻求真理的顽强斗志。语出《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南腔

  • 冬烘学究

    见“冬烘先生”。【词语冬烘学究】  成语:冬烘学究汉语大词典:冬烘学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