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

指故作姿态,给人以假象,借以迷惑对方,从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秦康公三年之中连续滥用民力,修筑高台。这时,楚国调动军队,声称要攻打齐国。秦国大夫任妄对秦康公说,一个国家如果出现饥馑,疾疫,内乱或者滥用民力,都容易招致战争。您三年之中连续征用民力,修造高台,而现在楚国调兵,声称攻齐,我恐怕他们的真实目的是来攻打秦国,不如及早作准备。秦康公采纳他的意见,派兵戍守东方边境,楚国果然停止了军事行动。

【出典】:

韩非子·说林上》:“秦康公筑台三年,荆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任妄曰:‘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君筑台三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

【例句】:

唐·杜佑《通典》153《兵》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宋·张纲《华阳集》15《乞修战船札子》:“况虏情难测,左实右伪、声东击西。”


并列 声,声张。表面上装着打东方,实际上却击打西方。军事上给对方造成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语本《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用于泛指一虚一实转移对方注意的手段与策略。→指东打西先声后实。也作“声西击东”、“东声西击”。


【词语声东击西】  成语:声东击西汉语词典:声东击西

猜你喜欢

  • 高密衮

    《后汉书.邓禹传》载:西汉末,邓禹助刘秀取得天下,建立东汉政权,被封为高密侯,君臣相得,融洽无间。后遂以“高密衮”指功高而取显位。《再生缘》三一回:“槐鼎早承高密衮,梅花新试寿阳妆。”【词语高密衮】 

  • 子厚疾

    清.董诰等《全唐文》《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凡人好辞工书者,皆病癖也。吾不幸蚤得二病。学道以来,日思砭铖攻熨,卒不能去,缠结心腑牢甚,愿斯须忘之而不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字子厚),

  • 戛釜撞瓮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卷四):“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演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如戛釜撞瓮耳!”原是说读屈原的《离骚》,必须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否则读起来象“戛釜撞瓮”,声音

  • 瞻前顾后

    瞻望前面,回顾后面,比喻做事谨慎,考虑周到。后也用以比喻顾虑过多,行事犹豫不决。屈原道,考察历史而又展望未来啊!我完全弄清了人生之途径。坏人怎能信用啊!坏事岂能放纵?【出典】:《楚辞·离骚》:“瞻前而

  • 簪盍

    同“盍簪”。宋王十朋《蓬莱阁赋》:“天高气肃,秋色平分,簪盍良朋,把酒论文。”【词语簪盍】   汉语大词典:簪盍

  • 白云踪

    同“白云亲舍”。清李渔《巧团圆.买父》:“如今才见白云踪,虽入望,尚愁风。”

  • 子云宅

    同“扬雄宅”。唐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诗:“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 溺冠

    源见“溺儒冠”。指凌辱儒生。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上》:“彼其傲慢凌侮,每每如是,人皆知之矣。溺冠骑项,靡所不至。”清唐孙华《记里中事》诗之二:“书牍人方尊狱吏,溺冠世久厌儒生。”【词语溺冠】   汉语大

  • 季重旧游

    《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

  • 讼树

    同“讼棠”。宋宋庠《送刑部叶郎中出牧姑苏》诗:“欲知民乐意,讼树接维桑。”自注:“公先墅在霅溪,与苏台接境。”【词语讼树】   汉语大词典:讼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