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声名狼藉

声名狼藉

又作“声名扫地”。声名:名声。狼藉:杂乱不堪。指名誉很坏。尹壮图(?-1808年),字楚珍,昆明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授礼部主事(以文牍为主)。累升至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尹壮图向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又上奏说:地方上各总督、巡抚名誉很坏,地方官的作风和法纪都废弃松懈,我经过的地方,体验观察官员贤能或者不好,做买卖的人大多皱着额头出声叹气,各省的风尚习气,大致都是如此。

【出典】:

清史稿》卷322《尹壮图传》10800页:“壮图复奏:‘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cù醋,皱)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

【例句】: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33回:“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目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 梁启超《上粤督李傅相书》:“见幕府所征集者,类皆声名狼藉,千夫所指之人。”


主谓 声名,名声,名誉。狼藉,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消灭痕迹。指散乱不成样。引申为破败不可收拾。形容声名极坏的人。语本《史记·蒙恬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任光椿《戊戌喋血记》:“只有李鸿章送来的五千两银子,因他在中日战争中丧权辱国,~,国人公愤,所以给他退回去了,未曾接受。”△贬义。用于人物或组织名誉丧尽方面。→身败名裂 遗臭万年 ↔流芳千古声名藉甚。也作“声名狼籍”。


解释声名:名声。狼藉:乱七八糟,不可收拾的样子。形容行为不检点,名声极差。

出处史记·蒙恬列传》:“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

秦始皇在出巡途中死亡后,在赵高和李斯的谋划下,废除原定的继承人扶苏,而由胡亥继位。秦二世一上台,赵高就假借胡亥之手,命令公子扶苏,大将蒙恬、蒙毅兄弟自尽。蒙氏兄弟不相信,请求申诉。胡亥派人对蒙毅说:“先主始皇帝想确立太子,你却加以非难,以至于罪过牵连到你的宗族。朕不忍心,仅赐你一人自杀,也是很幸运的事了。你应当考虑一下。”蒙毅说:“我跟随先主多年,非常了解先主的心思。先主选立太子,我哪里进谏过什么话?希望你们认真调查,让我死于实情。过去秦穆公杀死三位良臣给他殉葬,百里奚无罪却强加给他罪名,所以秦穆公的谥号是‘缪’。昭襄王杀了白起,楚平王杀了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君主,都犯了大过失,天下都非议他们,认为他们不够贤明,因此在各国名声极差。希望你们以此为鉴,认真审查。”蒙氏兄弟都据理力争,使者虽然知道其中的隐情,但在胡亥的命令下,最终还是将其杀死。

近义臭名昭著

反义德高望重

例句

他因为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而弄得声名狼藉。


【词语声名狼藉】  成语:声名狼藉汉语词典:声名狼藉

猜你喜欢

  • 积毁销骨

    指张仪向魏哀王作比喻说:众多的诽谤可以毁灭一个人。后以此典比喻舆论的作用很大,不断的谗毁能够致人于死地。 张仪(?——前310年),战国时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曾游说进入秦国。首创“连横”

  • 乱生于治

    见〔弱生于强,乱生于治〕。

  • 移杯失画蛇

    源见“杯弓蛇影”。比喻病愈。唐李端《酬秘书元丞郊园卧疾见寄》诗:“撤枕销行蚁,移杯失画蛇。”

  • 季孟之间

    《论语.微子》:“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 孟之间待之。’”何晏集解:“孔曰:鲁三卿,季氏为上卿,最贵;孟氏为下卿,不用事。言待之以二者之间。”后以“季孟之间”指上等和下等之间。《晋

  • 瓮鸡

    同“瓮里醯鸡”。宋朱松《久旱新岁乃雨》诗:“此身群万生,扰扰舞瓮鸡。”【词语瓮鸡】   汉语大词典:瓮鸡

  • 郑公风

    《后汉书.郑弘传》:“会稽山阴人”唐.李贤注引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郑太尉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

  • 郑卫桑间

    桑间在卫国濮水上。郑卫、桑间:指春秋战国时产生在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儒家认为是淫声。《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秦代李斯《谏逐客书》:“郑、卫、

  • 八砖

    源见“八花砖”。谓晚起迟至。宋陆游《晚起》诗之一:“欠伸看起东窗日,也似金銮过八砖。”【词语八砖】   汉语大词典:八砖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邑:古代区域单位,九夫为井,四井为邑,邑方二里。 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定有忠诚信实的人。 表示忠信之士,随处都有。语出《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十瓮齑

    源见“黄齑三百瓮”。喻指文士的清贫生活。宋张孝祥《张钦夫送笋脯》诗:“书生长有十瓮齑,却笑虎头骨相痴。”虎头,指晋顾恺之,小字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