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复社

复社

明末江南士大夫的政治集团。崇祯初年,一部分江南士大夫继东林党之后,纷纷组织文社。太仓(今属江苏)人张溥、张采等合并应社、几社、匡社、南社等江南文社,称为复社,提出复古兴学的口号,继东林党以讲学批评时政。崇祯六年(1633年)在苏州虎丘举行大会,一时名声大振。复社利用其影响往往可以干预科举考试、地方行政,以至内阁辅臣的更选,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集团。但复社的行动引起原阉党及其他政治派别人物如马士英、阮大铖的仇恨和不满,屡遭攻讦,势力稍衰。清兵南下后,复社主要人物吴应箕、陈子龙参加抗清殉难。南明弘光时,柄权的马士英、阮大铖大肆打击复社成员,致使复社一蹶不振,但其成员的活动一直到清顺治年间才完全停止。

【出典】:

明史》卷288《文苑列传》7404页:“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两人名彻都下。已而采官临川。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

【例句】:

明史》卷288《文苑列传四》:“迁延久之,提学御史倪元珙、兵备参议冯元扬、太仓知州周仲连言复社无可罪。”


【词语复社】   汉语词典:复社

猜你喜欢

  •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形容热心工作,因公忘私。孟子说,唐尧在位的时候,天下还没有治理好,洪水泛滥成灾,草木、禽兽都疯狂生长、繁殖,谷物失收,恶禽猛兽到处害人,它们的足迹遍于中原各地。尧极为忧虑,因此

  • 剡溪兴

    源见“访戴”。谓造访故友的兴致。唐李白《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徵君》诗:“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词语剡溪兴】   汉语大词典:剡溪兴

  • 学植

    同“学殖”。《晋书.王舒传》:“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恒处私门,潜心学植。”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臣幼无学植,长阙裁成。”【词语学植】   汉语大词典:学植

  • 宁越

    源见“宁越之勤”。代指勤奋好学之士。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王曰:‘鞭挞宁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清钱谦益《送何士龙南归兼简卢紫房一百十韵》:“我欲师宁越,秉烛代日光。”

  • 风烛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古辞〈怨诗行〉》:“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风中之烛易灭,后遂以“风烛”喻人临近死亡或事物行将灭亡。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

  • 散樗

    源见“樗栎”。不成材的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词。唐虞世南《奉和幸江都应诏》“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词语散樗】   汉语大词典:散樗

  • 确磊

    很多石块高低不平的样子。比喻心胸中郁积着不平之气。许有壬《神山避暑晚行田间》诗:“不用浇磈磊,我怀无不平。”亦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

  • 青门解袂

    源见“青门”。谓分手离别。宋贺铸《万年欢.断湘弦》词:“青门解袂,画桥回首;初沈汉佩,永断湘弦。”【词语青门解袂】  成语:青门解袂汉语大词典:青门解袂

  • 避乘骢

    同“避骢马”。宋曾巩《送赵资政》诗:“朝廷推指佞,都邑避乘骢。”【词语避乘骢】   汉语大词典:避乘骢

  •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见〔千人所指,无病自死〕。见“千夫所指,无病自死”。【词语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成语:千夫所指,无疾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