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意谓患难越多,越促进内部团结,发愤图强,国家也就会强盛起来。公元前538年,楚灵王为称霸诸侯,派遣使臣邀请晋、郑、许三国国君参加诸侯盟会。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阻他说:“楚灵王野心很大,或许这是上帝让他就此背上沉重的霸主包袱,而加速他的灭亡吧!我看还是答应他的要求,等他自己垮台,那时就没人和我们争霸了。”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马匹又多,齐、楚两国内部各有不少麻烦事,有这几条,我们还有什么目的不能实现呢?”司马侯回答道:“单只凭仗地势险要,马匹众多和邻国有难是靠不住的。所以历代先王总是把注意的重点放在施行德政上。邻国的困难,前景往往难以预料。或者因为内部困难反而使其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或者虽无困难却麻痹大意而导致失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听了这番话,晋平公便答应了楚国的要求。

【出典】:

左传·昭公四年》:“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

【例句】:

东晋 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兴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明·卢象升《请讨贼疏》:“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主谓 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反而会激发人民奋发图强,使国家兴盛起来。语本《左传· 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86回:“一俟大难戡定之后,即当迅解兵柄……敬候政府重事建设,迅集立法机关,刷新政治现象,则~,国家其永赖之。”※难,不读作nán。△褒义。多用于国事方面。 →励精图治 穷则思变 ↔死于安乐国是日非


解释国家多遭患难,可以促使内部团结,因而兴盛起来。

出处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公元前538年春,楚灵王想称霸诸侯,就派椒举到晋国去争取晋国的拥护。晋平公不想答应,司马侯却认为值得考虑。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盛产马匹,而齐、楚等国祸难很多,这三条优势足以让晋国免于任何危险。”司马侯说:“仗着地势险要和马匹众多,而对邻国幸灾乐祸,这是三条危险。地势和马匹,从来就不能巩固国家。邻国的祸难,是不能用来高兴的。对于邻国来说,或者祸难众多,却以此巩固了国家;或者没有祸难,却反倒因此灭亡。因此,又怎能对邻国的祸难幸灾乐祸呢?”

司马侯又说:“楚灵王现在做事正在胡作妄为的时候,上天也许是想让他满足愿望,以增加他的劣迹,然后降下惩罚;不过,说不定也许会让他得以善终。晋、楚的霸业只有靠上天的帮助,而不是彼此可以争夺的。您还是同意他,而修明德行来等待他的结局。如果他最后德行高尚,我们理应尊他为霸主。如果他荒淫暴虐,楚国人自己会抛弃他,又哪里需要我们去跟他争夺?”晋平公觉得有理,就同意了楚国的请求。

近义生于忧患

例句

温总理深情地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多难兴邦!”


【词语多难兴邦】  成语:多难兴邦汉语词典:多难兴邦

猜你喜欢

  • 鹏风

    源见“鲲鹏展翅”。指迅速上旋的大风。宋沈瀛《减字木兰花.迟速》词:“未行先止,鱼上竹竿人噪喜。九万鹏风,六月天池一息通。”【词语鹏风】   汉语大词典:鹏风

  • 麻姑痒处搔

    源见“麻姑搔背”。比喻恰到好处,称心如意。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笔愁来谈,似请麻姑痒处搔。”

  • 头痛治头,足痛治足

    参见:头痛炙头,脚痛炙脚【词语头痛治头,足痛治足】  成语:头痛治头,足痛治足汉语大词典:头痛治头,足痛治足

  • 皇天后土

    天神和地神。《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亦指天地。《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并列 指天地神灵。《尚书·武成》:“予小子其承厥志,厎商之罪,告于

  • 日车

    源见“羲和驭日”。汉李尤《九曲歌》:“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唐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二:“桥峻通星渚,楼暄近日车。”亦指时光。唐李贺《感风》诗:“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躄躄?”【词语日

  • 中散锻

    源见“嵇康锻”。谓名士隐居而自得其乐。唐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中散 山阳锻,愚公 野谷村。”清王摅《立秋用杜立秋雨院中作韵》:“疏狂中散锻,流落仲宣楼。”

  • 一毫千里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氂,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谓差错虽微,造成的危

  • 四表

    《书.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孔颖达疏:“圣德美名,充满被溢于四方之外,又至于上天下地。”后因以“四表”指四方极远之处或天下。《魏书.西域传序》:“太祖初,经营中原,未暇及于四表。”唐李德裕《

  • 家丑不可外扬

    《五灯会元.玄门偃禅师法嗣》:“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不欲说以人。’曰:‘为什么却如此?’师曰:‘家丑不外扬。’”家中的丑事不可对外人宣扬,以免丢人败兴。《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欲要

  • 赘翁

    《宋史.隐逸.王樵传》:“王樵字肩望,淄州淄川人。……咸平中,契丹游骑度河,举家被掠。樵即弃妻挺身入契丹访父母,累年不获,还东山。……遂与俗绝,自称赘世翁。於城东南隅累砖自环,谓之‘茧室’,铭其门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