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中龙”。唐黄滔《南海韦尚书启》:“自从见作人龙,翔为鸟凤,腾辉瑞谍,流庆皇家。”【词语人龙】 汉语大词典:人龙
同“如椽笔”。宋严仁《贺新郎》词:“欲写潇湘无限意,那得如椽彩笔?”
同“眼中钉”。元无名氏《陈州粜米》一折:“我见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白兔记》:“我哥哥嫂嫂见了你,眼中疔、肉中刺。”并列 疔,恶性小疮。眼中的疔,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厌
《三国志.魏书.常林传》裴松之注引鱼豢《魏略》:“时苗字德胄,钜鹿人也。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其始之官,乘薄軬(音fàn,车篷)车,黄牸牛(牸,音zì,母牛),
《晋书.王祥传》附王览:“览(祥弟)字玄通。母朱,遇祥无道。览年数岁,见祥被楚挞,辄涕泣抱持。至于成童,每谏其母,其母少止凶虐。朱屡以非理使祥,览辄与祥俱。又虐使祥妻,览妻亦趋而共之。朱患之,乃止。祥
源见“徐妃半面妆”。咏半开的花。清邹祗谟《惜黄花慢.咏晚菊》词:“月珮烟裳,伴窗纱犹识,半面徐娘。”
源见“瑕不掩瑜”。喻优劣好坏。南朝 梁江淹《效阮公诗》:“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词语瑜瑕】 汉语大词典:瑜瑕
原为称美吴公子季札之词,后则泛指某种不好的言行,屡见不鲜。季札是吴王寿梦幼子。寿梦死前,遗命传位季札,而他却坚辞不受,以此扬名列国。公元前544年,他代表吴国出聘鲁国。鲁国《春秋》记载为,“吴子使札来
同“支遁鹤”。清毛奇龄《答赠万州学政何君见赠原韵》:“人闲居傍支公鹤,马瘦行如鲍氏骢。”
同“邯郸学步”。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扶步有邯郸之失,勉视无离娄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