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礼议

大礼议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1522-1566年在位)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后,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论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祐杭(yuán元)的尊号。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1506-1521年在位)病死。厚照无子,依兄终弟及之祖训,其从弟、兴献王朱祐杭之子厚熜(cōng匆)承袭皇位,即世宗。世宗即位后第6天,便下令礼官集议其父兴献王的封号。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朝臣为维持大宗不绝,认为厚熜应过继给武宗之父、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1488-1505年在位),称皇考,而以生父祐杭为皇叔父。世宗对此表示不满,要求另议。七月,观政进士张璁(后赐名孚敬)上《正典礼疏》,反驳杨廷和之说,主张继统不继嗣,厚熜应尊崇所生,为兴献王立庙京师。世宗得到奏疏,即召见廷和等,下令尊己父为兴献皇帝,母为兴献皇后,但被廷和等拒绝。由此开始了以首辅杨廷和等为一方,以皇帝和张璁、桂萼等为另一方的“大礼之议”。经过多次在朝堂上向皇帝谏诤和双方的辩论,并以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五日的左顺门事件(吏部左侍郎何孟春与廷和之子、翰林杨慎集合朝中官员共200余人,自辰至午,跪于左顺门前,吁请世宗收回成命。世宗大怒,命逮134人下狱,余者待罪。次日,180余人受廷杖,编修王相等18人被杖死)为转折,世宗于该年九月颁布诏书,定称其父尊号为“皇考恭穆献皇帝”,称孝宗为“皇伯考”。五年(1526年),为朱祐杬建世庙于太庙之右。七年(1528年)六月,颁布《明伦大典》,备述议礼诸臣建议始末,以垂戒后人。杨廷和革职为民,其他论罪不等。十五年,改世庙之名为“献皇帝庙”。十七年九月,又尊祐杬为睿(ruì瑞)宗,袝(fù付)于太庙,并改其陵墓之名为显陵。这一事件从嘉靖即位之初的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开始,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以世宗一方胜利结束,在嘉靖年间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典】:

明史》卷17《世宗本纪一》216页:“秋七月壬子,进士张璁言,继统不继嗣,请尊崇所生,立兴献王庙于京师。初,礼臣议考孝宗,改称兴献王皇叔父,援宋程颐议濮王礼以进,不允。至是,下璁奏,命廷臣集议。杨廷和等抗疏力争,皆不听。”《明史·蒋冕传》5044页:“‘大礼’议起,冕固执为人后之说,与廷和等力争之。” 《朱希周传》5064页:“时方议‘大礼’,数偕其长争执。” 《丰熙传》5071页:“世宗即位,进翰林学士。兴献王‘大礼’议起,熙携礼官数力争。”


猜你喜欢

  • 南楼看月

    源见“南楼”。指登楼赏月游乐。宋戴复古《杜仲高自鄂渚下仪真》诗:“鄂渚三千里,南楼看月回。”

  • 丰干饶舌

    清.张玉书等编《佩文韵府》卷九八“屑韵”、“饶舌”下引《景德传灯录》:“丰干禅师居天台国清寺。初闾丘公(胤)牧丹阳,忽头痛,丰干咒水喷之,立瘥(音chài,病愈)。闾丘异之,乞一言,示此去安危。(丰干

  • 纱碧笼

    同“碧纱笼护”。唐郑谷《信美寺岑上人》诗:“纱碧笼名画,灯寒照净僧。”

  • 雷雨起龙梭

    同“雷化龙梭”。宋苏轼《和仲伯达》诗:“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 甑中尘

    同“甑中生尘”。宋辛弃疾《浣溪纱》词:“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 凤台吹箫女

    源见“乘鸾”。泛指仙女。清 丘逢甲《游罗浮》诗之十:“凤台吹箫女,亦引长庚游。”

  • 秋风思归

    源见“莼羹鲈脍”。指思乡欲归之情。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 宪章文武,祖述尧舜

    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 蟾桂

    源见“蟾蜍”、“月桂”。神话传说中的月里蟾蜍和丹桂,因以为月的代称。唐罗隐《旅梦》诗:“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同“蟾宫折桂”。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蟾桂骊珠,连岁有弟兄之美;鱼章象简,同时联

  • 鱼贯而入

    原为“鱼贯而进”。象游鱼似的一个接一个地前进或进入。邓艾(197-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初为司马懿掾属,建议在两淮屯田,广开漕渠。后为镇西将军,与蜀将姜维相拒。公元2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