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羹不和

大羹不和

大( ㄊㄞˋ tài )羹:不和五味的肉汁。 比喻格调高雅的事物,往往不事雕饰。语出《礼记.乐记》:“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郑玄注:“大羹,肉湆,不调以盐菜。”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木本第一》:“《花谱》云:‘海棠无香而畏臭,不宜灌粪。’噫!大音希声,大羹不和。奚必如兰如麝,扑鼻熏人,而后谓之有香气乎?”


主谓 和,调和,即加调料。比喻事物虽不甚美,但贵在本质不变。《礼记·礼器》:“大圭不琢,~。”△描写事物质地好。


【词语大羹不和】  成语:大羹不和

猜你喜欢

  •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

    秀:禾类植物吐穗开花。 植物生长了,却不吐穗开花;吐穗开花了,却不凝浆结实。 比喻人未成年而早死。语出《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孔安国注:“言万物有生而不育成者,喻人

  • 天骄子

    同“天之骄子”。唐杜甫《留花门》诗:“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

  • 探珠

    源见“探骊得珠”。喻求取功名富贵。唐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词语探珠】   汉语大词典:探珠

  • 归遗细君

    《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朔独拔剑割肉……即怀肉去……(汉武帝问他为何要这样做)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

  • 楹语

    源见“晏子楹”。指收藏的遗言。清顾炎武《次耕书来言时贵有求观余所著书者答示》诗:“儿从死父传楹语,帝遣生徒受壁经。”【词语楹语】   汉语大词典:楹语

  • 博浪铁椎吼

    同“博浪飞椎”。明何景明《游猎篇》:“桥边孺子如妇人,博浪沙中铁椎吼。”

  • 北鄙之声

    同“北鄙之音”。汉刘向《说苑.修文》:“纣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今王公以为笑。”见“北鄙之音”。汉·刘向《说苑·修文》:“纣为~,其废也忽焉,至今王公以为笑。”【词语北鄙之声】  成语:北鄙之声汉

  • 双瞳方

    源见“方瞳翁”。指得道成仙。宋苏轼《戏作种松》诗:“白发何足道,要使双瞳方。”

  • 韩信将兵

    详见“多多益善”条。【词语韩信将兵】  成语:韩信将兵汉语大词典:韩信将兵

  • 怪哉虫

    《太平广记.卷四七三引〈东方朔传〉》:“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目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相传汉武帝到甘泉宫去游玩,发现驰道上有一种小红虫,头眼耳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