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

《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维摩诘以身疾,广为说法。佛告文殊师利:‘汝诣问疾。’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花?’答曰:‘结习未尽,花著身耳;结习尽者,花不著也。’”

“结习”,佛教语,指人世的欲望、烦恼等。“天女散花”是一则佛经故事。本以花着身与不着身验证诸菩萨弟子向道之心诚与不诚,凡“结习”未尽,花即着身;“结习”已尽,花不着身。后因用为咏佛事之典,又用以比喻大雪纷飞的景象。

宋.辛弃疾《祝英台近.水纵横阕》词:“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陆游《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剑南诗稿》卷二六)


主谓 原为佛教中的故事。以天女散花来试诸菩萨向道之心,如凡心未尽,花即着身。后用于形容大雪飞舞、色彩纷呈等景象。语本《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听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明·姜绍书《无声诗史·周氏二女》:“其彩毫娟秀,如~。”△多用于描写场景。


【典源】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今译】 《维摩诘所说经》 中说,维摩诘长者以法力现其病身,佛派遣文殊菩萨并诸菩萨大弟子前往问病,彼此以法问难。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说法,即用天花散在诸菩萨及大弟子身上,以花着身不着身来验证其道行。花落菩萨身,当即落下; 花落大弟子身上,都附着不能除去。参见 〖维摩示病〗。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说经讲法之妙; 也用以形容落花、下雪等景象。

【典形】 花雨、曼陀雨、摩诘持花女、散花、散花女、散花天、散花天女、天花、天花拂袂、天女花、天女散花、天雨曼陀、雨花、雨天花、花如雨、禅室散花、天雨宝花、诸天散花、天女相试、散六花。

【示例】

〔花雨〕 清·王摅《慈光寺行》:“钵盂盛处一龙降,花雨飞时万人伏。”

〔曼陀雨〕 宋·苏轼《和子由柳湖久涸》之二:“久陪方丈曼陀雨,羞时先生苜蓿盘。”

〔摩诘持花女〕 宋·陆游《和范待制秋日书怀》:“室无摩诘持花女,囊有娑婆等价香。”

〔散花〕 宋·辛弃疾《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种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满维摩室。”

〔散花天〕 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之三:“维摩方丈傍无边,个中无碍散花天。”

〔散花天女〕 元·萨都拉《赠仁皇讲师达上人》:“散花天女满经阁,出海神龙闻讲钟。”

〔天花〕唐·卢照邻《相乐夫人檀龛赞》:“宝树天花,竞爽鸿毛之际。”

〔天花拂袂〕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九十七:“天花拂袂著难销,始愧声闻力未超。”

〔天花女〕 宋·张元干《东平刘左车坎止春歌》:“百年弹指法界观,万事过眼天花女。”

〔天女散花〕唐·王维《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山神献果,天女散花。澹尔宴安,曾无喜惧。”

〔天雨曼陀〕 宋·苏轼《游太平寺净士院》:“醉中眼缬自烂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雨花〕 唐·李商隐《安平公诗》:“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

〔雨天花〕 宋·黄庭坚《次韵吉老知命》:“斋盂香佛饭,法席雨天花。”


【词语天女散花】  成语:天女散花汉语词典:天女散花

猜你喜欢

  • 卧治

    参见“汲黯卧治”。【词语卧治】   汉语大词典:卧治

  • 万羊

    源见“食万羊”。表示听天由命,不必强求富贵。宋刘克庄《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向朝堂衮绣,万羊非泰,湖山絛褐,两鹤相随。”【词语万羊】   汉语大词典:万羊

  • 白衣人远

    源见“白衣送酒”。指无人送酒欢饮。宋陈允平《氐州第一》词:“寂寞东篱,白衣人远,渐黄花老。”

  • 窭贫

    《诗.邶风.北门》:“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后以“窭贫”谓贫穷。《聊斋志异.婴宁》:“年来以家窭贫,又无三尺男,遂至音问梗塞。”又《青梅》:“邑有张生……家窭贫,无恒产,税居王第。”【词语窭贫】   

  • 公主花

    源见“梅花妆”。指梅花。宋陈与义《次韵富季中梅花》:“同心不见昭仪种,五出时惊公主花。”

  • 下阪走丸

    阪:山坡。以丸下阪时的滚动比喻迅速而无阻碍。汉代荀悦《前汉纪》卷一:“君什莫若以黄屋朱轮以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以下阪而走丸也。”由:通“犹”。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

  • 穷途恸

    同“穷途恸哭”。唐鲍溶《寓兴》诗:“那言阮家子,更作穷途恸。”

  • 杭苇

    同“航苇”。清周之琦《好事近.舆中杂书所见》词之一:“杭苇岸才登,行人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

  • 五斗解酲

    源见“刘伶好酒”。谓大量饮酒才能解除酒病。用为好酒疏诞之典。唐元稹《放言》诗之一:“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典源】 《艺文类聚》卷七十二引晋·裴启《语林》曰:“刘灵字伯伦,饮酒一石至酲 (

  • 观止

    意为观览到此为止,是盛赞所见事物的美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札观乐于鲁,见舞韶箾( ㄒㄧㄠ xiāo 箫)者曰:‘德至矣哉!大矣!……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