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意指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心向背,后则以此强调内部团结对于事业成功有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又不如得人和。比如这里有座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无法取胜。敌人既来围攻,一定是择时日得天时的了,可是却无法取胜,可见天时不如地利。又比如这里有另一座城邑,它的城墙筑的并不是不高,护城壕挖得并非不深,士卒的兵器和盔甲也并非不锐利、坚固,粮草也并非不多,但当敌人一来进攻,守兵们便弃城而逃,这正说明地利又不及人和。所以,限制人民不必靠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险要,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力强大。得到正义,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正义,帮助他的人便少。少助到了极点,连自己的亲戚也会背叛他。多助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愿意顺从他。让天下都顺从他的人去攻打连他的亲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那些高举正义旗帜的人要么不去攻打,而一旦去攻打便立即会获得胜利。

【出典】: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例句】:

宋·刘过《西江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猜你喜欢

  • 三日宿空桑

    同“三宿桑下”。清袁枚《次日再往观瀑》诗:“我最旷观偏有恋,为他三日宿空桑。”

  • 游子线

    源见“寸草春晖”。比喻母爱。明何景明《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老莱衣。”

  • 惊虚弓

    同“惊弓”。清黄景仁《东阿道中逢汪剑潭》诗:“时时林鸟惊虚弓,往往村墟断朝爨。”

  • 只敬衣衫不敬人

    意谓敬重别人,只看他的穿着而不看他的为人。 形容世俗的势利眼光。语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三圣继昌禅师》:“师曰:‘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后多引作

  • 九折邛峡

    同“九折路”。宋魏了翁《临江仙.送袁黎州枏》词:“九折 邛峡浑可事,不妨叱驭先驱。”

  • 豹藏

    同“豹隐南山雾”。唐王季文《九华山谣》:“雷霆往往从地发,龙卧豹藏安可别?”

  • 金谷罚

    同“金谷之罚”。明叶盛《水东日记.聂大年警句》:“其《醉后跌起口占》诗云‘老我不胜金谷罚,旁人应笑玉山颓’。”清周亮工《王于一遗稿序》:“间友人燕集,即席赋诗,于一颓然甘金谷罚。”【词语金谷罚】   

  • 荐夷吾

    《国语.齐语》:“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史记》卷六十二《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

  • 黄金与土同价

    《南史.齐本纪上第四.萧道成》:“上(道成)少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深沉静默,常有四海之心。每曰:‘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萧道成胸怀大志,他说倘若自己能主宰天下,只需十年功夫,就能使国

  • 止酒

    禁酒,戒酒。晋代陶渊明有《止酒》诗:“平生不止酒,酒止情无喜。”【词语止酒】   汉语大词典: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