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夹袋中人物

夹袋中人物

此典为施师点访求贤才、以备选用事。施师点(1124-1192年),宋信州上饶人,一说玉山(今均属江西)人,字圣与。好学能文,20岁入太学,每试都在前列。后为临安(杭州)府教授。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出使金国,不负使命。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十四年(1187年)升知枢密院事。在枢密院时,搜访贤才,将人名和品学记下,放到夹袋里以备选用。他认为蜀地离朝廷较远,有能力的贤才单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让人了解。就让蜀中的贤德之士各自写下自己的特点和专长,然后按照他们的才干、操行和文字能力排出先后次序。每当朝廷官员出缺、要新拜一些官员时,依次推荐上报。后常称被当权者收揽以备录用的人为夹袋中人物。

【出典】:

宋史》卷385《施师点传》11838页:“师点倦倦(quán quán拳拳,诚恳;深切之意)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

【例句】:

明·张居正《答总宪张崌崃言用人》载《张文忠集·书牍九》:“别楮(chǔ础。木名,皮可制纸,后因以代称纸)所荐诸贤,皆一时之俊,处吾夹袋中宁止朝夕。”


偏正 被别人收揽做亲信以备使用的人。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因周所编的刊物,总是几个夹袋里的人物,私心自用,以致内容糟不可言。”△贬义。多用于写人才的选择。→药笼中物


【词语夹袋中人物】  成语:夹袋中人物汉语词典:夹袋中人物

猜你喜欢

  • 赘世翁

    源见“赘翁”。自称无用于世,徒为世之累赘的谦词。清查慎行《哭承儿》诗之一:“明知赘世翁,必无久存理;所伤门祚薄,壮殒先暮齿。”【词语赘世翁】   汉语大词典:赘世翁

  • 将种

    《汉书.高五王传.齐悼惠王》:“(朱虚侯刘章)尝入侍燕饮,高后令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刘章对吕后专权不满,故在担任行酒吏时,宣称自己是将种,要以军法来执行饮酒的规则。后

  • 白头曲

    同“白头吟”。宋苏轼《书林逋诗后》诗:“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 陶侃之僻

    源见“竹头木屑”。指爱惜物力。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郭汾阳虽度量廓落,然而有陶侃之僻,动无废物。每收书皮之右剺下者,以为逐日须,至文帖馀悉卷贮。每至岁终,则散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词语陶侃

  • 书邮沉浮

    源见“致书邮”。谓久不通书信问候。金元好问《和白枢判》:“书邮但觉沉浮久,诗卷何缘唱和曾。”

  • 浣水

    同“浣花溪”。明徐渭《抱琴美人图》诗:“浣水倾吴国,为云到楚台。”【词语浣水】   汉语大词典:浣水

  • 含沙射人影

    同“含沙射影”。唐白居易《读史》诗之四:“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

  • 老人编

    同“黄石略”。明唐寅《贫士吟》之三:“贫士居无半亩廛,圯桥拾得老人编。”

  • 降贵纡尊

    纡:屈抑。谓谦以自处,降抑尊贵的地位。南朝梁.萧纲《昭明太子集序》:“降贵纡尊,躬刊手掇。”亦作“纡尊降贵”。蔡东藩等《民国通俗演义》一四五回:“一方面,中国政府因怕此案迁延不决,酿成国际上之重大交涉

  • 病急乱投医

    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善否即求诊治。亦以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红楼梦》第五七回:“昨日夜里咳嗽的可好些?’紫鹃道:‘好些了。’宝玉笑道:‘阿弥陀佛!宁可好了罢!’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