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坐针毡

如坐针毡

象坐在插了针的毡子上。形容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典出晋杜锡之事迹。杜锡字世瑕,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杜预之子,少有盛名,累迁太子中舍人。赵王伦篡位时,以之为治书御史,晋惠帝司马衷复位,迁吏部郎、尚书左丞。他性格刚烈忠直,在任太子中舍人时屡次劝谏愍怀太子司马炽,言辞恺切,太子不仅不听,还很厌恶他,把针放在杜锡常坐的毡子上,结果刺得他流血。

【出典】:

晋书》1033页《杜锡传》卷34:“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例句】: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3回:“听得兄长杀了一个泼烟花,官司行文书各处追捕,小弟闻得如坐针毡,连连写了十数封书去贵庄问信,不知曾到也不?”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却说三巧儿自丈夫出堂之后,如坐针毡,一闻得退衙,便迎住问个消息。”


述宾 好像坐在插了针的垫子上。比喻心神不宁,坐立不安。语本《晋书·杜锡传》:“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在下夹在两档子当中,左右不敢得罪,前后不敢错步,白日~,黑夜祸福难测……”△多用于描写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忐忑不安 如芒在背 ↔泰然自若 谈笑自若 安之若素 若无其事。也作“日坐针毡”。


解释针毡:里面放有钢针的毡垫。比喻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晋书·杜锡传》:“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杜锡是西晋时期的大臣,年少时就很有名望。最初作长沙王司马乂的文学(官名,相当于教官、老师),后来当了愍怀太子身边传宣诏命、以备顾问的中书舍人。愍怀太子小的时候非常聪明,很得爷爷晋武帝司马炎的喜爱,父亲司马衷继位后,皇后贾南风因为愍怀太子不是自己亲生,就想破坏他继位的资格。贾后故意唆使太子身边的宦官放松管教,任其变得学业荒疏,性格顽戾,浪荡不羁。杜锡性情耿直忠烈,多次劝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以至于太子见到他都发愁。后来,太子就在杜锡常坐之处的毡垫中放上了钢针,把杜锡扎出了血。太子不学无术,他模仿屠夫外公在宫中卖肉,又在宫中设立市场,销售菜蔬鸡鸭米面等杂货,从中渔利。贾后在时机成熟后,派人将愍怀太子骗入宫中灌醉,让他抄写下贾后自己拟就的谋反文告。司马衷看到文告,勃然大怒,废掉了愍怀太子作为皇位继承人的资格,驱逐到许昌居住。第二年,贾后又派人到许昌杀死了愍怀太子。

近义坐立不安

反义安闲自在

例句

他一会儿望望电话机,一会儿望望门,魂不守舍,如坐针毡。


【词语如坐针毡】  成语:如坐针毡汉语词典:如坐针毡

猜你喜欢

  • 无声琴

    同“无弦琴”。唐杜甫《过津口》诗:“瓮余不尽酒,膝有无声琴。”【词语无声琴】   汉语大词典:无声琴

  • 沈瘦

    同“沈约瘦”。元 王和卿《醉中天.别情》词:“瘦了重加瘦,愁上更添愁,沈瘦潘愁何日休!”

  • 画麟阁

    同“画麒麟”。唐白居易《不如来饮酒》诗之四:“何曾画麟阁,只是老辕门。”

  • 拥鼻咏

    同“拥鼻吟”。清赵执信《何樊圃携庆自西山返各述所历因忆湖山旧游》诗:“君能抵掌谈,儿能拥鼻咏。”

  • 班姬咏扇

    《玉台新咏.班婕妤〈怨诗.序〉》载:“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其诗云:“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

  • 看太白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语资”:“白前后三拟词选,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别赋》。及禄山反,制《胡无人》,言‘太白入月敌可摧’。及禄山死,太白蚀月。”太白,即太白金星。俗传太白星主杀伐,故

  • 丁鹤

    同“丁家鹤”。明张煌言《祭定西侯张侯服文》:“丁鹤归来,徒有华表耳。”

  • 楚囚相泣

    同“楚囚对泣”。宋朱敦儒《沙塞子.大悲再作》词:“莫作楚囚相泣,倾银汉,洗瑶池。”

  • 广陵散矣

    见“广陵散绝”。

  • 不可救疗

    见“不可救药”。《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词语不可救疗】  成语:不可救疗汉语大词典:不可救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