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妖书

妖书

明末一大疑案。发生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1573-1620年在位)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为皇长子,后郑贵妃生子常洵。郑妃得宠,神宗有意立其子为嗣,故迟迟不立长子常洛。为此朝臣多次力争早日册立东宫太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迫于朝臣压力,册立常洛为太子,但是却不遣福王常洵到他的封地去。三十一年十一月,出现《续忧危竑(hóng,音红)议》一书。书中言神宗立东宫为不得已,又不齐备东宫官属,含有日后改易之意;另外,神宗命朱赓入阁,是因赓、更同音,也寓有改易之意;书中并附有依附朱赓的内外官员名单。因其言词诡妄,故当时称作妖书。神宗见书后大怒,立即命厂卫搜缉,大索奸人。当时浙党党魁沈一贯把持朝政,与东林党人积怨已深,东林党人就想借此事排挤他,而沈一贯则反借此案诬陷次辅(副相)沈鲤,侍郎郭正域,兴起大狱。一时京师缉校交错,捕风捉影,株连了很多人。最后,归罪于顺天府(今北京)斥黜生员皦(jiǎo搅)生光。次年四月,将皦生光车裂于闹市,草草了结此案。

【出典】:

明史》卷21《神宗本纪二》284页:“十一月甲子,获妖书,言帝欲易太子,诏五城大索。”《明史·光宗本纪》293页:“三十一年,获妖书,言神宗欲易太子,指斥郑贵妃。”《唐文献传》5711页:“沈一贯以‘妖书,事倾尚书郭正域,持之急。”《沈一贯传》5758页:“正域甫登舟,未行,而‘妖书’事起。”《郭正域传》:“亡何,锦衣卫都督王之祯等四人以妖书有名,指其同官周嘉庆为之。”

【例句】:

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明纪》卷10:“冬十一月,妖书事起,命锦衣严鞫之;皦生光自诬服,事得解。”


猜你喜欢

  • 连山

    同“连山眉”。清蒲松龄《赞锦边莲》诗:“慵妆一线红生肉,画黛连山绿效颦。”【词语连山】   汉语大词典:连山

  • 笼绊朝市

    笼绊:羁绊。朝市:朝廷和市集,指公众聚集的地方。比喻被人间各种俗事所羁留,不得自由离去。出自隋卢思道之语。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今北京市)人。自幼聪慧善辩,曾师事河间邢子才。北魏时历任司空行参军、太子

  • 六朝脂粉

    参见:六朝金粉见“六朝金粉”。《群音类选·〈靺鞨记·赏月遇恶〉》:“且乐平生,尘寰事,几变更,~飞灰冷。”【词语六朝脂粉】  成语:六朝脂粉汉语大词典:六朝脂粉

  • 弘阁

    源见“东阁招贤”。喻指延纳贤才、款待宾客之所。唐白居易《岁夜咏怀兼寄思黯》:“陶窗与弘阁,风景一时新。”

  • 一斗百篇

    指酒量的宏大和诗才的敏捷。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不疑诬金

    指直不疑被冤诬盗金之故事。后以此典称赞人能宽容忍让;或指人遭诬蒙冤。直不疑,西汉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汉文帝时任郎(帝王侍从)官。有一次,与他同住的一个人告假回家,误将另外一个人的金带走。金主人发觉后

  • 邛关九折

    源见“王尊叱驭”。借指极险之路。唐 辛常伯《军中行路难》诗:“邛关 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

  • 汤沐具而虮虱相吊

    汤沐:特指为死者沐浴所用的热水等物。具:备用。虮虱:虱子和虱卵。 比喻歼敌的条件成熟,敌人的末日已临。语出《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

  • 陟屺

    源见“屺岵”。又郑玄笺:“此又思母之戒,而登屺山而望也。”后因以“陟屺”为思念母亲之典。明 孙仁孺《东郭记.井上有李》:“因辟兄以离母,时怀陟屺之思。”亦借指母亲。宋司马光《赠河中通判朱郎中》诗:“陟

  • 五树松

    同“大夫松”。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水奠三川石,山封五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