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完:完整无缺。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归:归还。赵: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此典指蔺(Lìn躏)相如对赵国惠文王说:如果秦国(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昭王不给赵国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玉璧,我蔺相如保证把和氏玉璧完整无缺地送回赵国。后以此典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想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玉璧,蔺相如奉命带着玉璧亲到秦国。当献璧以后,秦昭王无意给赵国十五座城池,蔺相如用计取回玉璧,设法使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蔺相如随赵王到渑池(miǎnchí免持)与秦昭王相会,他用智慧使赵惠文王没有被秦昭王所屈辱,因功任为上卿(周官制,最尊贵的诸侯臣称上卿)。对同朝大臣廉颇的误会和羞辱,蔺相如再三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将相和好,或为团结御侮的刎颈知交。当在战国时,秦国昭王听说赵国惠文王得到一块和氏玉璧,便写信给赵惠文王说他愿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玉璧。当时赵惠文王不知该怎么办。把玉璧给秦昭王怕他失信;假使不给,又怕秦昭王出兵进犯。即有官员推荐蔺相如可作专使办好这件事。于是赵惠文王接见蔺相如,问道:“秦昭王拿十五个城池来换取我的玉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而赵国弱,不能不允许。”赵惠文王说:“秦昭王拿了我的玉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蔺相如说:“秦国拿城池要求换玉璧,而赵国不允许,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玉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允许给秦国玉璧,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赵惠文王说:“谁可以派去当使者?”蔺相如说:“大王如果没有适当的人,我愿意捧着玉璧到秦国去。城池交归了赵国,玉璧就留在秦国;城池不交归赵国,我保证把玉璧完整无缺地送回赵国。”赵惠文王于是就派蔺相如捧着玉璧向西到秦国去。此典又作“完璧全归”。

【出典】:

史记》卷81《廉颇蔺相如列传》2440页:“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例句】:

明·汪廷讷《种玉·促晤》:“再休思重回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完璧归赵也,怕花貌老风霜。”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96回:“若城入于赵,臣当以璧留秦;不然,臣请完璧归赵。” 清·黄景仁《送客甫归里》:“脱囊生赠吴三尺,完璧全归赵百城。” 姚雪垠《李自成》1卷26章:“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


主谓 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泛指美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再休思重回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也,怕花貌老风霜。”△褒义。多用于描写东西完整无损地送还原主。→物归原主 ↔久假不归。也作“全璧归赵”。


解释璧:一种玉器,此处指和氏璧。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后来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于是王召见,……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派人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大臣们商议:觉得把璧给秦国吧,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只是白白地被欺骗;想不给吧,又害怕秦军来攻打。对策还没议定,打算找一个能够派到秦国去交涉的使者,也没找到。这时宦官令缪贤说:“我的家臣蔺相如可以出使。”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假如秦王拿去了我的宝璧,却不给我城池,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要求用城池换宝璧,而赵国不答应,赵国就理亏。赵国给了宝璧,秦国却不给城池,秦国就理亏。权衡这两个方面,宁可答应秦国,让他们担负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出使呢?”相如说:“大王如果真的没有人,我愿意捧着宝璧出使秦国。城池给了赵国,宝璧就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完整整地把宝璧带回赵国。”相如到秦国献璧后,见秦王并不打算真的履行约定给赵国城池,就设法取回宝璧,派随行人员从小路送回了赵国。

近义物归原主

例句

她万万没有想到,这几件半个多世纪前失去的东西,居然能够完璧归赵!


【词语完璧归赵】  成语:完璧归赵汉语词典:完璧归赵

猜你喜欢

  • 燕贻

    同“燕诒”。清赵翼《孙曾》诗:“吃饭穿衣吾不管,燕贻各有乃翁谋。”《花月痕》二六回:“功德享乎燕贻,勋名图于麟阁。”【词语燕贻】   汉语大词典:燕贻

  • 鹢退

    源见“六鹢风”。指遇风而退。清袁枚《净慈寺回舟湖中风雨暴作》诗:“小舟如鹢退,高浪比人长。”【词语鹢退】   汉语大词典:鹢退

  • 进人以礼,退人以礼

    进:进用。退:摒退。 表示对人的进用与摒退,均按礼法行事。语出《礼记.檀弓下》:“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晋书.向雄传》:“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宋.

  • 碧玉壶

    同“壶中天”。宋苏轼《刁景纯席上和谢生》之一:“误入仙人碧玉壶,一欢那复问亲疏。”【词语碧玉壶】   汉语大词典:碧玉壶

  • 换鹅群

    同“换鹅”。清朱彝尊《送钱六霍朱大士曾同游白下》诗:“高咏方从月下闻,佳书犹未换鹅群。”【词语换鹅群】   汉语大词典:换鹅群

  • 钗燕轻分

    源见“钗燕”。喻有情人分离。宋王嵎《祝英台近.柳烟浓》词:“谁教钗燕轻分,镜鸾慵舞,是孤负、几番春昼。”

  • 认得金环

    源见“羊祜识金环”。旧时迷信谓认得前生遗物。唐元稹《赠严童子》诗:“解拈玉叶排新句,认得金环识旧身。”

  • 王粲不归秦

    同“王粲滞荆州”。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

  • 狗监恩

    源见“狗监揄扬”。谓举荐之恩。元滕斌《感寓》诗之二:“不见马相如,俯首狗监恩。”

  • 练达老成

    老练而隐重。《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见“老成练达”。《儿女英雄传》12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词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