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寄人篱下

寄人篱下

寄:依附。原指文章著述因袭别人。后比喻依附别人,不能自立。张融(事迹见前“量体裁衣”条)为人恃才傲物,常叹息说:“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来见我。”曾作《门律》,于自序中阐述了他对写文章的看法。他认为写文章没有一定的体来遵循。大丈夫写书立著应当象孔子删《诗经》、《尚书》,制定《礼记》、《乐经》那样,有所创新,不能因袭别人,象鸟雀那样寄住在人家的篱笆下面。”

【出典】:

南齐书》卷41《张融传》729页:“永明中,遇疾,为《门律自序》曰:‘……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政当使常有其体。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例句】: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7:“北魏祖莹云:‘文章当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90回:“想起邢岫烟住在贾府园中,终是寄人篱下。”


述补 依托他人门下。原指文章著述因袭他人,不能自创一格,现多比喻不能自立,要依附他人庇护过活。语出《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高阳《粉墨春秋》:“银行是开门了……但~,看起来是一爿钱庄,纵有发展,‘钱途’有限。”△贬义。多用于写因袭或依靠他人不能自立的行为。→仰人鼻息 依草附木 傍人门户 ↔自力更生 自食其力独立自主


【词语寄人篱下】  成语:寄人篱下汉语词典:寄人篱下

猜你喜欢

  • 鲁鱼帝虎

    同“鲁鱼亥豕”。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四:“其翻译诸经……较之西域元文,已经三易。其中舛讹,不但鲁鱼帝虎而已。”并列 篆文“鲁”与“鱼”、“帝”与“虎”字形相近,古书传抄或刻印时常会弄错。因以指文字

  • 少不经事

    同“少不更事”。刘丰《后生可爱》:“所以在实际中,毛头小伙子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的也毕竟不少,‘少不经事’的话不尽全对。”见“少不更事”。《何典》3回:“(老鬼)拦住说道:‘你们真是~,只想抄近路!’”

  • 鸾胶续断

    同“鸾胶续弦”。宋孙觌《蜀妇新寡从何纯中读左氏戏呈纯中》诗:“朱弦久零落,鸾胶续其断。”

  • 走坂

    同“走丸”。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细绎之,则锱铢钧两,毫发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词语走坂】   汉语大词典:走坂

  • 胶黉

    源见“胶庠”。学校的旧称。清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梯航通海国,俎豆序胶黉。”【词语胶黉】   汉语大词典:胶黉

  • 沟浍皆盈

    浍:田间水沟。 大小沟渠,水都满了。 形容水大。语出《孟子.离娄下》:“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五:“乾隆一日在亭中赏雨,已而渐猛,沟浍皆

  • 驴前马后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良价传》:“师曰:‘苦哉,苦哉,今时人例皆如是,只是认得驴前马后将为自己,佛法平沈此之是也。’”驴前马后人,旧时本指官员出行侍从于前后的衙役差卒。后以“驴前马后”多指奔走前后,

  • 阳乌

    源见“三足乌”。指太阳。晋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岐,阳乌回翼乎高标。”【词语阳乌】   汉语大词典:阳乌

  • 下笔成篇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泉涌;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下笔成篇”谓随手动笔,便成文章。常用以形容人文思敏捷,极有才华。《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姿文藻,下笔成章,博学强识,才

  • 斗筲小器

    见“斗筲之人”。【词语斗筲小器】  成语:斗筲小器汉语大词典:斗筲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