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

亦作“对症用药”。根据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药。原形容医术高明,后也比喻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华佗(?-208年),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精通医术,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早期手术用麻药“麻沸散”,施行手术时,患者不觉痛苦,又发明了强身健体的“五禽戏”。行医各地,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一次有两个州府官吏,一个叫兒寻,另一个叫李延,都找华佗看病,又都患头痛,身上发热。华佗说:“兒寻应当吃泻药,李延应当吃发汗药。”有人便问为何二人用药不同。华佗解释说:“兒寻的病是由外部伤风引起的,李延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病因不同,所以治法也不一样。”后人据此总结出“对症下药”。赞扬华佗的医术高超。

【出典】: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卷29第800页:“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例句】:

宋·阳枋《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凡小儿关节脉里百骸九窍五脏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论症,对症用药,如指诸掌。” 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对症下药罢。”


偏正 针对病情,决定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草明《乘风破浪》:“我还不完全懂的心理,因此不能及时~,只等待他的自觉,不能快速精炼!”△用于工作方法。→有的放矢 因地制宜 箭不虚发 ↔对牛弹琴 举措失当 隔靴搔痒 无的放矢。也作“对证下药”、“对证用药”、“对症发药”、“对症用药”。


【词语对症下药】  成语:对症下药汉语词典:对症下药

猜你喜欢

  • 蔡邕铭

    同“郭泰碑铭”。元傅若金《寄题番阳周子震金潭山居》诗:“史留徐稚传,碑勒蔡邕铭。”

  • 鼎成龙去

    源见“乘龙出鼎湖”。指帝王去世。宋刘克庄《水龙吟》词:“已被昭阳人妒,更那堪、鼎成龙去。”并列 指帝王逝世。语本《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君

  • 鹅群字

    源见“换鹅书”。指精妙的书法作品。清吴雯《论书答子文大尹》诗:“参差昙?鹅群字,颠倒山阴埋骨方。”

  • 还金

    《南史.甄法崇传》载:法崇的孙子彬,曾以一束苧到当铺当钱。后赎回苧时,发现苧中有五两金子。彬归还原主,当铺以一半金子酬谢,彬坚决不收。汉.韩婴《韩诗外传》载:田稷子为相三年,退休时得到俸禄百镒金。他母

  • 朽木粪墙

    源见“朽木不可雕”。喻不可救治之事。《汉书.董仲舒传》:“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并列 朽木,烂木头。腐烂的木头和脏土臭泥砌成的墙。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坏掉不可收拾的物。《汉书

  • 拔薤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庞参传》:“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庞参)到,先候(探望,问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音xiè,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

  •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无田( ㄉㄧㄢˋ diàn ):勿佃,小要耕种。田,通“佃”,耕作。甫田:大田。古时指领主所有的土地。维:助词。莠( ㄧㄡˇ yǒu ):害苗的野草。骄骄:草盛的样子。 不要耕种大田,任凭野草长

  • 不死草

    参见:琼田草【词语不死草】   汉语大词典:不死草

  • 姑射仙姿

    源见“姑射”。喻指梅花美丽的姿质。宋陈师道《梅花七绝》之二:“姑射仙姿不畏寒,谢家风格鄙铅丹。”【典源】《庄子·逍遥游》:“藐姑射(ye)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 (chuo) 约若处子。不

  • 三分鼎立

    比喻与另外两股政治力量抗衡并峙。《魏书·匈奴刘聪等传序》: “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府,秉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参见:○三分鼎足见“鼎足三分”。《三国志·魏书·匈奴刘聪等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