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小冠子夏

小冠子夏

西汉人杜钦字子夏,从小就致力钻研经学,家中富有,但一只眼失明,所以不想作官。茂陵人杜邺也字子夏。两个杜子夏都以才能出众而在京城闻名。当地士人称杜钦为“盲杜子夏”来加以区别。杜钦厌恶这个以人的生理缺陷命名的称呼,于是特制了高仅二寸的小帽子,因此京城的人改称他叫“小冠杜子夏”,而称杜邺为“大冠杜子夏”。后以此典形容两人才学相当或名字相同,也用以咏帽。

【出典】:

汉书》卷60《杜周传附杜钦传》2667页:“(杜)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茂陵杜邺与钦同姓字,俱以才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高广财(才)二寸,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而邺为‘大冠杜子夏’云。”

【例句】:

宋·苏轼《谢陈季常惠一揞巾》:“半升仅漉渊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 明·高启《赠治冠梁生》:“野人散发秋半稀,小冠宜著称短衣。” 清·钱谦益《戏题万户部小像》:“荆州恰好添飞白,子夏何妨戴小冠。” 清·黄景仁《偶游僧舍见有题》:“慕蔺何曾效马卿,小冠子夏偶同名。” 清·徐倬《湖上赠夏卤均》:“好凭酬谢东西屋,莫妒声名大小冠。” 清·程先贞《目病久不得愈》:“杜冠差觉小,左赋敢嫌迟。”


【词语小冠子夏】  成语:小冠子夏汉语词典:小冠子夏

猜你喜欢

  • 勿带罗囊

    唐.杜甫《又示宗武》诗:“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香囊,安(谢安,是玄之叔父)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此遂止。”紫罗囊,是

  • 潘令花千树

    同“潘县花发”。明瞿式耜《送蒋南陔补任建安》诗之二:“因栽潘令花千树,暂别元卿竹万竿。”

  • 芒刺在躬

    同“芒刺在背”。前蜀杜光庭《杨鼎校书本命醮词》:“常怀再造之恩,未答自天之泽。兢忧度日,芒刺在躬。”见“芒刺在背”。前蜀·杜光庭《杨鼎校书本命醮词》:“常怀再造之恩,未答自天之泽,兢忧度日,~。”【词

  • 量枘制凿

    同“量凿正枘”。唐杨炯《卧谈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于方正;量枘制凿,术仍取于纵横。”见“量凿正枘”。唐·杨炯《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于方正;~,术仍取于纵横。”【词语量枘制凿】  成语

  • 超瑕

    源见“分桃”。形容容貌极美。南朝 梁萧纲《娈童》诗:“娈童妖丽质,践董复超瑕。”

  • 李斯溷鼠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者,楚 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

  • 五行俱下

    汉孔融《汝颍优劣论》:“汝南 应世叔(应奉字世叔),读书五行俱下。”《南史.宋孝武帝》:“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甚美。”《梁书.简文帝纪》:“〔太宗〕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 铁板高歌

    源见“铁板铜琶”。指豪放的诗歌。清 叶申芗《满庭芳.自题词存》词:“铁板高歌,红牙低按,佳话分擅词场。”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弘毅:坚强有毅力。 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明.王守仁《寄李道夫

  • 倚庐之望

    见“倚门倚闾”。庐,简陋的房屋。唐·骆宾王《上廉使启》:“虽噬脐思归,空轸~。”【词语倚庐之望】  成语:倚庐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