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就有道而正焉

就有道而正焉

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接近有德之人,向他学习,以改正自己的错误。语出《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宋.朱熹《沧州精舍谕学者》:“更就自己身心上存养玩索,着实行履,有个入处,方好求师,证其所得,而订其谬误。是乃所谓就有道而正焉者,而学之成也可冀矣。”元.陆文圭《墙东类稿.请曹教启》:“某子侄辈少壮不努力,孩提巧相如,就有道而正焉,微斯人,谁与归也?”


猜你喜欢

  • 窃簪之臣

    《淮南子.道应训》:楚将子发(或作子反)喜欢宴请有某种特殊本领的人。楚有善于偷窃的人往见子发,子发以礼待之。不久,齐伐楚,楚军败,齐军愈强。楚大夫计尽,善偷者自愿效力,先偷得齐将军之帷,再偷其枕,三偷

  • 飞鸢堕水

    源见“跕鸢”。形容环境险恶,处境危险。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飞鸢堕水,马援去而无归;金马骋光,王褒行而不反。”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在一定时候。习:实习,演习。说:通“悦”。高兴,愉快。 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吗? 表示古人从这种把“学”与“习”相结合的方法中得到了乐趣。语出《论语.学而》:“子曰:

  • 绛县仙翁

    同“绛县老人”。宋 李淛《满庭芳.乡老众宾劝制置开府酒》词:“德星,占瑞处,旌麾五马,衮绣三公,对渭川遗老,绛县仙翁。”【词语绛县仙翁】   汉语大词典:绛县仙翁

  • 一国如狂

    《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注:蜡,又称大蜡,即周礼所载年终合祭诸神,祈祷来年丰收的活动。秦汉改为腊)。孔子曰:‘赐(端木赐,即子贡,他是孔子的学生)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 中年忧乐

    同“中年哀乐”。清 丘逢甲《谢四以蹭蹬诗见示即次其韵》:“中年忧乐君家感,但解豪吟也自雄。”

  • 秦醉

    源见“天醉”。谓侥幸取得政权。鲁迅《集外集.〈无题〉》:“下土为秦醉,中流辍越吟。”【词语秦醉】   汉语大词典:秦醉

  • 常何

    宋.宋祁、欧阳修等修撰《新唐书.马周传》:“(马周)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

  • 缘木

    《淮南子.说山训》:“为鱼德者,非挈而入渊,为猿赐者,非负而缘木,纵之其所而已。”东汉.高诱注:“喻为政,官方定物,能文者居文官,能武者居武官,故曰纵之其所而已。”猿猴本善于攀树,不需人去背负其攀登;

  • 察秋毫之末者,不见太山之形;听五音之和者,不闻雷霆之声

    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末:尖端。太山:即泰山。五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羽。后泛指音乐。 有明察秋毫的目力却看不见泰山;有调和五音的听力却听不见雷声。 表示人为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