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李煜《中酒》诗:“莫言滋味恶,一帚扫闲愁。”后因以“扫愁帚”戏称酒。宋苏轼《洞庭春色》诗:“今年洞庭春(酒名),玉色疑非酒……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元乔吉《金钱记》三折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三国魏嵇康《幽愤诗》:“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逵,逵兹淹留。”也作“事与心违”。宋代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汉书.杨敞传》附杨恽:“报会宗书曰:‘恽幸有余禄,方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豎之事,汙辱之处,恽亲行之。’”汉.杨恽在致孙会宗信中曾说,我还有些本钱,正好贱价收买粮谷,再高价售出,谋取十分之一的利
《后汉书.卓茂传》:“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淳淳,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时光武初即位,先访求茂,茂
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后以“日记”称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所做的事的记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黄鲁直有日记,谓之《家乘》,至宜州犹不辍书。”【词语日记】
同“拾青”。唐顾云《投刑部赵郎中启》:“偶学杀青,因思拾紫。”【词语拾紫】 汉语大词典:拾紫
源见“优孟衣冠”。谓不入仕途。宋苏轼《送碧香酒与赵明叔教授》诗:“闻君有妇贤且廉,劝君慎勿为楚相。”
比喻施用阴谋杀人。春秋时代,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侍卫齐景公的三个勇士,都能力搏猛虎。有一次,齐相晏婴从他们身旁走过,他们却毫无礼貌。晏婴很生气,对齐景公说,我听说贤明之君蓄养的勇士,对上应当深明君
见“风流蕴藉”。【词语蕴藉风流】 成语:蕴藉风流
见“铁案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