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屦贱踊贵

屦贱踊贵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又“公笑曰(公,齐景公):‘子(晏婴)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屦贱。’既已告于君,故与叔向而称之(叔向,晋人羊舌肸)。景公为是省于刑。”

踊,是为受刖刑者所制的一种鞋子,或说为假足。踊贵屦贱,以刖足者太多之故。齐相晏婴用“屦贱踊贵”意在谏正齐景公勿滥施刑。后用以比喻世态失常,刑罚苛滥,或用以比称物价昂贵。

太平御览》卷八二八引《董卓别传》:“吕布杀卓,百姓相对欣喜抃舞……自相庆贺,长安酒肉为之踊贵。”


并列 因受刖刑断足的人多,故鞋价便宜,而断足穿的踊鞋很贵。形容统治者的残酷,刑法重而且滥。《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民人痛疾。”△贬义。多用于指法治的残酷。


【词语屦贱踊贵】  成语:屦贱踊贵汉语词典:屦贱踊贵

猜你喜欢

  • 战必胜,攻必取

    每次作战,没有不获胜的;每次进攻,没有攻不下的。 表示战斗力强,所向无敌。语出《史记.高祖本纪》:“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唐.张说《赠涼州都督郭君碑》:“树恩结信,立威用武,烜赫

  • 射戟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尔。’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双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

  • 兔辉

    源见“玉兔”。指月光。唐黄颇《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玩月》诗:“虹影迥分银汉上,兔辉全写玉筵中。”【词语兔辉】   汉语大词典:兔辉

  • 莘野

    源见“访莘”。借指隐居之地。宋曾巩《寄致仕欧阳少师》诗:“耕稼归莘野,畋渔返渭滨。”【词语莘野】   汉语大词典:莘野

  • 寄声

    托人转达话语.《汉书.赵广汉传》:“界上亭长寄声谢我。”【词语寄声】   汉语大词典:寄声

  • 湘江竹

    同“湘妃竹”。唐李商隐《泪》诗:“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词语湘江竹】   汉语大词典:湘江竹

  • 触斗蛮争

    源见“蛮触交争”。比喻为细微私利而争斗。清尤侗《驻云飞.十空曲》:“竖子英雄,触斗蛮争蜗角中。”清王韬《答强弱论》:“触斗蛮争,由造物主观之,不值一笑。”并列 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左右角上两个小

  • 得失相半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市西)人。三国时吴名将。吴主孙权嘉禾二年(230年),全琮督步骑五万征六安(今安徽六安一带)山越,当地百姓们纷纷逃散,诸将

  • 乃文乃武

    见“乃武乃文”。唐·王勃《九成宫颂》:“一阴一阳,神通也;~,圣图也。”【词语乃文乃武】  成语:乃文乃武汉语大词典:乃文乃武

  • 知必言,言必尽

    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明史·列传第67》:“使贤于天下之事~。”【词语知必言,言必尽】  成语:知必言,言必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