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简倒载

山简倒载

同“山公倒载”。唐李瀚蒙求》:“陈遵投辖,山简倒载。”


【典源】《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简) 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暮) 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 倒著白接䍠。 举手问葛强, 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注引《襄阳记》曰:“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晋书·山简传》: 山简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 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 倒著白接䍠。举鞭问葛强,何如并州儿?’强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今译】 晋代山简 (字季伦) 镇守襄阳时,经常到风景优雅的习家池嬉游纵饮,每每大醉而归。自己称之为高阳池。人们为他编成歌谣,歌中说: 山公到高阳池游乐嗜酒,酩酊大醉,日落后才倒载而归。他仍能骑马,倒戴着头巾,并扬手 (鞭) 问他的爱将葛强:“与并州健儿相比,我怎么样?”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豪饮醉酒,不拘礼仪; 也指饮宴风雅之事。

【典形】 倒季伦、 倒接䍠、 高阳倒载、 高阳兴、 呼葛强、 接䍠斜、 山公酩酊、山翁倒载、山翁醉、习池、习池游、载酒山简、醉习园、山公倒载、欢于到习家、樽前着葛强、醉倒山翁、拍手笑山简、 接䍠颠倒、 葛强亲近、 高阳俦侣、 接䍠倒著、 留醉山翁、 倒着接䍠、 载酒习池、 山简骑马、 山阳倒载、倒载山公、山公高致、葛强池、高阳侣、 高阳池、 白接䍠、 习池饮、 习家池、山简醉、山简马、山简兴、山公回、 山公醉、 花间接䍠、 山简接䍠倒。

【示例】

〔倒季伦〕 唐·李商隐《道士胡君新井碣铭》:“覆景升之伯雅,倒季伦之接䍠。”

〔倒接䍠〕北周·庾信《杨柳歌》:“不如饮酒高阳池, 日暮归时倒接䍠。”

〔高阳倒载〕 宋·宋祁《集西园》:“芳辰物物皆堪爱,并作高阳倒载媒。”

〔高阳兴〕 唐·白居易《喜梦行自冯翊归洛,兼呈令公》:“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

〔呼葛强〕 清·王士禛《九日与方尔止等集平山堂》:“与君并坐但鼓瑟,醉倒聊复呼葛强。”

〔接䍠斜〕 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非是高阳路, 莫畏接䍠斜。”

〔山公酩酊〕唐·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山翁倒载〕 宋·陈师道《和州卿推官见寄》:“为呼阿武扶头起,拟与山翁倒载回。”

〔山翁醉〕 元·王恽《平湖乐》:“谁道微官淡无味,锦障泥,路上争笑山翁醉。”

〔习池〕 宋·苏辙《送王恪郎中知襄州》:“岘首重寻碑堕泪,习池还指客横鞭。”

〔习池游〕 明·冯惟敏《傍妆台·此景亭观雨共酌》:“共拼河朔饮,散步习池游。”

〔载酒山简〕元·杨维桢《玉山草堂》:“浣花杜陵锦官里,载酒山简高阳池。”

〔醉习园〕 宋·苏轼《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


猜你喜欢

  • 延年咏

    源见“五君咏”。指颜延之的《五君咏》。颜延之,字延年。明王思任《宫詹何象冈同少宗伯罗萸江姜箴胜李小湾庶子姚现闻集马公园小饮分江字》诗:“五君诗乏延年咏,八斗才多北面降。”

  • 七步成章

    同“七步成诗”。《三国演义》七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见“七步成诗”。《斩鬼传》7回:“单表那风流鬼生得秉性聪明,人材潇洒,也吟得诗,也作得赋,虽不能~,绝不

  • 鲁馆

    《左传.庄公元年》:“秋,筑王姬(注:此王姬,指周天子之女)之馆于外(据汉.郑玄《箴膏肓》说,宫庙、朝廷各有定处,为天子女筑别馆,故宜筑于宫外。唐.孔颖达疏认为是城外)。”春秋时,鲁庄公以周王同姓的关

  • 晋武轻后事

    《晋书.武帝纪》:制曰:“武皇承基……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曾未数年,纲纪大乱,海内版荡,宗庙播迁。……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复洪基。”《晋书》卷四《惠帝纪》

  • 楚狂子

    同“楚狂”。宋辛弃疾《贺新郎》词:“顾青山,与我何如耳。歌且和,楚狂子。”【词语楚狂子】   汉语大词典:楚狂子

  • 交甫解佩

    源见“汉皋解佩”。指郑交甫汉水之滨遇仙女赠珠佩传说。唐李瀚《蒙求》:“渊客泣珠,交甫解佩。”

  • 柳家新样

    唐代柳公权的书法,新样指他在书法上有所创新。唐代刘禹锡《酬柳柳州家鸡之赠》诗:“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芽敛手徒。”自注:“谓柳公权也。”【词语柳家新样】  成语:柳家新样汉语大词典:柳家新样

  • 勾漏鼎

    同“勾漏丹砂”。明陈子龙《嘉靖王子诗.梁公实》:“搜探勾漏鼎,摇荡罗浮春。”

  • 功成不受爵

    爵:爵位。 功业建成后,不接受封爵。 古时形容不慕荣利的高士风格。语出晋.左思《詠史》:“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明.李清《三垣笔记中.崇祯》:“功成不受爵。功不成而反受,得无负其生平乎?”

  • 斗筲之役

    见“斗筲之人”。【词语斗筲之役】  成语:斗筲之役汉语大词典:斗筲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