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简倒载

山简倒载

同“山公倒载”。唐李瀚蒙求》:“陈遵投辖,山简倒载。”


【典源】《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简) 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暮) 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 倒著白接䍠。 举手问葛强, 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注引《襄阳记》曰:“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晋书·山简传》: 山简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 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 倒著白接䍠。举鞭问葛强,何如并州儿?’强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今译】 晋代山简 (字季伦) 镇守襄阳时,经常到风景优雅的习家池嬉游纵饮,每每大醉而归。自己称之为高阳池。人们为他编成歌谣,歌中说: 山公到高阳池游乐嗜酒,酩酊大醉,日落后才倒载而归。他仍能骑马,倒戴着头巾,并扬手 (鞭) 问他的爱将葛强:“与并州健儿相比,我怎么样?”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豪饮醉酒,不拘礼仪; 也指饮宴风雅之事。

【典形】 倒季伦、 倒接䍠、 高阳倒载、 高阳兴、 呼葛强、 接䍠斜、 山公酩酊、山翁倒载、山翁醉、习池、习池游、载酒山简、醉习园、山公倒载、欢于到习家、樽前着葛强、醉倒山翁、拍手笑山简、 接䍠颠倒、 葛强亲近、 高阳俦侣、 接䍠倒著、 留醉山翁、 倒着接䍠、 载酒习池、 山简骑马、 山阳倒载、倒载山公、山公高致、葛强池、高阳侣、 高阳池、 白接䍠、 习池饮、 习家池、山简醉、山简马、山简兴、山公回、 山公醉、 花间接䍠、 山简接䍠倒。

【示例】

〔倒季伦〕 唐·李商隐《道士胡君新井碣铭》:“覆景升之伯雅,倒季伦之接䍠。”

〔倒接䍠〕北周·庾信《杨柳歌》:“不如饮酒高阳池, 日暮归时倒接䍠。”

〔高阳倒载〕 宋·宋祁《集西园》:“芳辰物物皆堪爱,并作高阳倒载媒。”

〔高阳兴〕 唐·白居易《喜梦行自冯翊归洛,兼呈令公》:“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

〔呼葛强〕 清·王士禛《九日与方尔止等集平山堂》:“与君并坐但鼓瑟,醉倒聊复呼葛强。”

〔接䍠斜〕 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非是高阳路, 莫畏接䍠斜。”

〔山公酩酊〕唐·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山翁倒载〕 宋·陈师道《和州卿推官见寄》:“为呼阿武扶头起,拟与山翁倒载回。”

〔山翁醉〕 元·王恽《平湖乐》:“谁道微官淡无味,锦障泥,路上争笑山翁醉。”

〔习池〕 宋·苏辙《送王恪郎中知襄州》:“岘首重寻碑堕泪,习池还指客横鞭。”

〔习池游〕 明·冯惟敏《傍妆台·此景亭观雨共酌》:“共拼河朔饮,散步习池游。”

〔载酒山简〕元·杨维桢《玉山草堂》:“浣花杜陵锦官里,载酒山简高阳池。”

〔醉习园〕 宋·苏轼《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


猜你喜欢

  • 倾倒瓶中雨

    源见“马鬣一滴”。指天下大雨。宋苏轼《祷雨张龙公》诗:“倾倒瓶中雨,一洗麦上埃。”

  • 题襟友

    源见“汉上题襟”。指诗友。清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韵》之二:“肝肠迸裂题襟友,血泪模糊织锦妻。”

  •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用完。竹:竹简。古时用竹简代纸书写文字。 用完了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尽暴君的虐政;决开了东海的洪波,也流不完暴君的罪恶。 形容罪大恶极。语出隋.李密《讨炀帝檄》:“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

  • 易水风

    源见“燕市悲歌”。借指悲壮侠勇的气概。唐许浑《送从兄归隐兰溪》诗之二:“夜忆萧关月,行悲易水风。”

  • 刑期无刑

    《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谓设刑罚的目的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刑的目的。《宋史.刑法志二》:“刑故而得宽,则死者滋众,非刑期无刑之道。”主谓 使用刑罚,正是期望以后不再使用刑罚。语出《

  • 车胤聚萤

    源见“囊萤照读”。谓车胤勤学苦读。唐李瀚《蒙求》:“孙康映雪,车胤聚萤。”

  • 人去楼空

    源见“杳如黄鹤”。表达面对旧居怀念故人之意。清纳兰性德《百字令.废园有感》词之四:“怕见人去楼空,柳枝无恙。”巴金《随想录.在尼斯》:“女主人公孤零零地消失在凄清的寒夜里,那种人去楼空的惆怅感觉一直折

  • 汲冢刊谬

    参见:汲冢详蠹

  • 余桃啖君

    《韩非子.说难》:“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

  • 巨子

    也作“钜子”,战国时墨家学派称他们中成道的重要人物。《庄子.天下》:“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尸:主。冀:希望。禽滑釐:墨翟的学生。后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