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平原十日饮

平原十日饮

指秦昭王表面写信邀赵国平原君赵胜来秦国作十日宴饮,实际是要平原君赵胜交出藏在他家里的魏齐,为范雎报以前拷打之仇。后以此典比喻宾朋短暂欢聚。战国时范雎为秦昭王丞相,他以前在魏国时曾受魏相魏齐拷打。秦昭王听说魏齐在平原君赵胜家里,一定要替范雎报这个仇,假情假意地写了一封友好的信送给平原君,说道:“我听说您具有崇高正义感,愿意跟您结成彼此平等、没有拘束的朋友。希望您到我这里来,我愿意和您作十天长饮。”平原君害怕秦国,又以为信中说的是真话,就到秦国去会见昭王。秦昭王同平原君赵胜喝了几天酒,对平原君赵胜说:“从前周文王得到吕尚,把他看作太公;齐桓公得到管夷吾,把他看作仲父;现在范先生也是我的叔父哩。范先生的仇人在您家里,希望您派人回去拿他的头来;不这样,我将不放您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此典又作“十日欢”、“十日饮”、“宾客平原”、“平原饮”、“清樽十日留”、“平原酒”、“平原张宴”。

【出典】:

史记》卷79《范雎蔡泽列传》2415、2416页:“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雎必报其仇,乃详(通“佯”,假装)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同平常人一样往来交好),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平原君畏秦,且以为然,而入秦见昭王。昭王与平原君饮数日,昭王谓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领袖,商纣时为西伯,统治时期,国势强盛)得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纣,封于齐)以为太公(尊敬称呼),齐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君,任用管仲改革,国力富强)得管夷吾(名仲,被齐桓公任命为卿,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以为仲父(对管仲尊称),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范君之仇在君之家,愿使人归取其头来;不然,吾不出君于关。’”

【例句】:

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平原十日饮,中散千里游。” 唐·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明·徐渭《与诸生三到徐氏园》:“纷华子夏犹难免,宾客平原近亦无。” 清·钱谦益《东壁楼简程鲁瞻》:“他时得遂平原饮,倾盖相看笑白头。” 清·顾炎武《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清·唐孙华《哭顾观庐侍郎》:“时置平原酒,曾分鲍叔金。” 清·黄鷟来《春日集玉尺山堂》:“胜绝平原张宴处,暗香频向绿樽收。”


主谓 与平原君饮酒十日,指朋友间小聚欢饮。语本《史记·范雎传》:“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饮。’”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叙》诗:“~,中散千里游。”△褒义。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话不投机半句多


【典源】《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所,欲为范睢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 (wei) 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今译】 战国时范睢为秦昭王丞相,他以前在魏国时曾受魏相魏齐拷打囚禁。昭王欲为他报仇,听说魏齐已逃往赵国平原君处,于是假意写信给平原君说:“我听说您的高义,愿与您结为布衣百姓那样的好朋友,请您光临我这里,我要与您作十日之饮。”参见《范睢绨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宾朋相聚尽欢。

【典形】 宾客平原、平原酒、平原十日饮、平原饮、平原张宴、清樽十日留、十日欢、十日饮、平原宴浃旬、十日滞平原、极欢留十日、平原期。

【示例】

〔宾客平原〕 明·徐渭《与诸生三到徐氏园》:“纷华子夏犹难免,宾客平原近亦无。”

〔平原酒〕 清·唐孙华《哭顾观庐侍郎》:“时置平原酒,曾分鲍叔金。”

〔平原十日饮〕 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平原十日饮,中散千里游。”

〔平原饮〕 清·钱谦益《东壁楼简程鲁瞻》:“他时得遂平原饮,倾盖相看笑白头。”

〔平原张宴〕 清·黄鷟来《春日集玉尺山堂》:“胜绝平原张宴处,暗香频向绿樽收。”

〔清樽十日留〕 清·顾炎武《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十日欢〕 唐·李白 《寻鲁城北范居士》:“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十日饮〕 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词语平原十日饮】  成语:平原十日饮汉语词典:平原十日饮

猜你喜欢

  • 孙寿眉

    同“孙寿愁眉”。唐罗隐《题袁溪张逸人所居》诗:“芳树文君机上锦,远山孙寿镜中眉。”

  • 一赋狗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管理皇帝猎犬的官长),侍上(汉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

  • 日角珠庭

    源见“日角”。珠庭,天庭饱满。谓相貌不凡。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是以维岳降神,自天生德。凝脂点漆,日角珠庭。为子则名高五都,为臣则光照千里。”并列 日角,额角隆起,形状如日。珠庭,天庭饱满

  • 把臂托

    《后汉书.朱晖传》:“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

  • 怀肉

    源见“割肉怀归”。指宴享不忘眷属。宋陆游《村饮》诗:“丛祠怀肉有归遗,官道横眠多醉人。”【词语怀肉】   汉语大词典:怀肉

  • 乌光

    源见“三足乌”。指日光。唐黄滔《课虚责有赋》:“越兔影,迈乌光。”又《白日上升赋》:“曦辔亭亭,乌光杲杲。爰脱屣于方厚,骤致身于苍昊。”【词语乌光】   汉语大词典:乌光

  • 销金众口

    源见“众口铄金”。喻伤人的谗言。元耶律楚材《和北京张天佐见寄》:“销金众口嫉居士,好事独君慕湛然。”

  • 弃甲曳兵而走

    甲:铠甲。兵:兵器。走:小跑。 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形容战败溃逃的样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明.陆容《菽园杂记.谑对》:“公戏之曰:‘披衣靸履而行,给事给事

  • 格苗

    源见“舜舞干戚”。谓边民臣服。严复《主客平议》:“属者之不振,正纲常名张之不张,张则格苗贡雉之盛,可复见于今日。”【词语格苗】   汉语大词典:格苗

  • 摇吻鼓舌

    见“摇唇鼓舌”。宋·陈亮《辩士传序》:“一时鲜廉寡耻之徒往来乎其间,~,劫之以势,诱之以利。”【词语摇吻鼓舌】  成语:摇吻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