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广袖高髻

广袖高髻

后汉书.马廖列传》:“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后因以“广袖高髻”为风俗奢荡之典。唐白居易《进士策问》之三:“闻广袖高髻之谣,则知风俗之奢荡也。”


并列 宽大的衣袖,高耸的发髻。后用以形容风俗奢荡。语本汉时童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唐·白居易《进士策问》之三:“闻~之谣,则知风俗之奢荡也。”△用于描写风情。


【典源】《后汉书·马廖列传》:“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今译】 后汉时马廖上疏说,改变奢侈风俗,必须从朝廷先做起。长安流传这样的民谣:“城中喜欢梳高髻,四方就会梳一尺。城中喜欢画阔眉,四方画满半个额。城中喜欢穿大袖,四方就用整匹做。”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风俗奢靡。

【典形】 半额、广眉、广袖高髻、阔眉广袖、眉半额、髻高、一尺春风髻。

【示例】

〔半额〕 南朝梁·费昶《咏照镜》:“城中皆半额,非妾画眉长。”

〔广眉〕宋·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广眉成半额,学步归踔踸。”

〔广袖高髻〕 唐·白居易《进士策问五道》:“闻广袖高髻之谣,则知风俗之奢荡也。”

〔阔眉广袖〕 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长安纨袴多清狂,阔眉广袖时世妆。”

〔眉半额〕 宋·黄庭坚 《寄晁元忠》:“楚宫细腰死,长安眉半额。”


【词语广袖高髻】  成语:广袖高髻汉语词典:广袖高髻

猜你喜欢

  • 楚练

    《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孔颖达疏引贾逵曰:“被练,帛也。以帛缀甲,步卒服之。”又引马融曰:“被练,以练为甲里,帛指所服。”原指楚国步兵所穿的练袍,后泛指征衣。

  • 牝鸡无晨

    牝鸡:母鸡。晨:晨鸣。 母鸡是不应在早晨啼叫的。 比喻妇女不应干政。语出《书.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唯家之索。”《文心雕龙.史传》:“汉运所值,难为后法。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妇

  • 牵补

    同“牵萝补屋”。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信斯言也,千五百年之间,天地亦是架漏过时,而人心亦是牵补度日。”宋文天祥《贺签书枢密江端明古心书》:“天下无事,则代天理物之地,犹可从事于牵补架漏,以庶几不

  • 卢生梦

    源见“黄粱梦”。幻梦。喻虚幻的富贵荣华。清赵翼《闲民》诗:“敢希孔庙庑间肉,犹是卢生梦里身。”

  • 岌岌乎殆哉

    岌岌:危险的样子。殆:危险。 形容非常危险。语出《孟子.万章上》:“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按:孔了之语为“天下岌岌乎殆哉”的倒装。)后多引作〔岌岌乎殆哉〕。清.李渔《闲情偶寄.

  • 取长弃短

    源见“取长补短”。吸取长处,抛弃短处。《资治通鉴.周安王二十五年》:“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朽,良工不弃。’”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持此为心

  • 出处

    源见“出处语默”。谓出仕与隐退。汉蔡邕《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皎然不污。”【词语出处】   汉语大词典:出处

  • 阮囊

    源见“阮囊羞涩”。借指身无钱财。清宣鼎《夜秋雨灯录.刘子仪膏药》:“年余,母金耗尽,依旧阮囊。”又用指存钱不多的钱袋。柯灵《香雪海.小浪花》:“也时而掏掏羞涩的阮囊,向他买一两粒糖吃。”【词语阮囊】 

  • 赵普进梅谏

    宋元无名氏戏文《赵普进梅谏》,戏文已佚,仅存残曲三支。元.王德信《赵光普进梅谏》杂剧,今佚。元.梁进之《赵光普进梅谏》杂剧,今佚。宋代宰相赵普曾进梅谏君,正史不录,戏文又佚,故事未详。元.汤式套曲〔南

  • 由庚

    《诗.小雅.由庚序》:“《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后因以“由庚”为顺德应时之典实。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弘二八之高謩,宣《由庚》而垂咏。”《文选.束晳〈补亡诗〉之四》:“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