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弄玉吹箫

弄玉吹箫

同“弄玉乘鸾”。宋吴泳《清平乐.寿吴毅夫》词:“峨冠蝉尾翛翛,整衣鹤骨彯彯。闻道彩云深处,新添弄玉吹箫。”此借指吴毅夫的新宠。


【典源】 汉·刘向 《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杜光庭 《仙传拾遗》:“萧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许人,善吹萧作鸾凤之响,而琼姿玮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混迹于世,时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秦为作凤女祠,时闻箫声。”

【今译】 萧史为秦穆公时人,已修成道术,状貌如二十多岁的人。他擅长吹箫,能引来孔雀、白鹤,吹奏出鸾凤的鸣声。秦穆公有女儿名弄玉,也喜爱吹箫,于是穆公将弄玉嫁给萧史,萧史每天教给弄玉吹奏鸾凤之音。过了些年,弄玉已经能吹出凤声,凤凰飞来落在他们的屋上。穆公为他们造了凤台,夫妇住在上面,不饮不食,几年不下台。有一天,弄玉乘凤,萧史骑龙,夫妇升天而去。

【释义】 后以“弄玉”等指仙子、公主、美女; 以“萧史”等指情郎、佳婿;以“凤箫”等形容箫或吹箫; 以“凤台、凤楼”等指仙子或女子居住的楼阁。

【典形】 骖鸾、乘凤仙人、乘龙骑凤、乘鸾、吹箫弄玉、帝子乘鸾、凤吹、凤管、凤凰台、凤楼、凤侣、凤女、凤曲、凤去台空、凤笙、凤史、凤台、凤箫、凤婿、跨凤吹箫、鸣凤侣、弄玉、弄玉吹箫、秦娥、秦凤、秦姬、秦楼、秦楼凤、秦鸾、秦女鸾、秦台、秦台娇客、秦箫、秦箫下凤、仙凤、仙史、萧史、萧史凤、箫奏秦台、学凤鸣、嬴女、嬴女吹箫、嬴台女、秦楼萧史、台空凤不来、嬴女乘鸾、楼中威凤、萧郎赤凤、乘鸾秦女、秦楼夜约、秦台凤去、肠断秦台、吹箫仙子、台上吹箫、仙鸾彩凤、控双鸾、乘鸾姿、逐凤凰、秦楼客、秦家楼、秦弄玉、秦台箫、秦王女、秦女箫、吹箫侣、吹箫女、吹凤箫、秦娥弄碧箫、弄玉箫、凤凰箫、骑鸾女、骑丹凤、乘鸾女。

【示例】

〔骖鸾〕 宋·范成大《卜算子》:“不惜骖鸾弄玉箫,露湿衣裳冷。”

〔乘凤仙人〕 唐·罗隐《升平公主旧第》:“乘凤仙人降此时,玉篇才罢到文词。”

〔乘龙骑凤〕 清·钱谦益《绛云楼上梁》之四:“见说秦楼夫妇好,乘龙骑凤也参差。”

〔乘鸾〕 唐:李群玉《玉真观》:“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

〔吹箫弄玉〕 明·杨慎《八声甘州》:“吹箫弄玉翩翩下,解佩飞琼袅袅迎。”

〔帝子乘鸾〕元·黄溍《开元宫》:“曾闻帝子乘鸾去,疑有仙人化鹤归。”

〔凤吹〕 宋·柳永《西平乐》:“秦楼凤吹,楚台云约,空怅望在何处?”

〔凤管〕 唐·李峤《神龙历序》:“箫吹凤管,朝升乌鹊之楼; 渐阅龙章,暮下麒麟之阁。”

〔凤楼〕 南朝陈·江总《萧史曲》:“来时兔月照,去后凤楼空。”

〔凤侣〕 明·汤显祖《紫箫记》:“若提起洞箫也,凤侣曾经素手招。”

〔凤女〕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夕宿鸡神之野,朝登凤女之台。”

〔凤曲〕 北周·庾信《玉帐山铭》:“桑田屡变,海水频盈。长闻凤曲,永听箫声。”

〔凤去台空〕 宋·王弈《酹江月·和辛稼轩》:“凤去台空,鹭飞洲冷,几度斜阳木!”

〔凤笙〕 唐·韩愈《谁氏子》:“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凤史〕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凤台〕 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之四:“凤台迎弄玉,河阳送婕妤。”

〔凤箫〕 宋·张元干《瑞鹤仙·寿》:“长生大药,彩鸾韵,凤箫鹤。”

〔凤婿〕 明·汤显祖《牡丹亭》:“平白地凤婿过门,好似半青天鹊影成桥。”

〔跨凤吹箫〕 元·石子章 《八声甘州》:“跨凤吹箫三岛客,抱琴携剑五陵游。”

〔鸣凤侣〕 宋·朱淑真《次韵见赠呈简吴夫人》:“和管幸听鸣凤侣,滥竽还愧赏音人。”

〔弄玉吹箫〕 唐·顾况《义川公主挽词》:“弄玉吹箫后,湘灵鼓瑟时。”

〔秦娥〕 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凤〕 宋·杨亿《无题》之一:“湘兰自古传幽怨,秦凤何年入杳冥。”

〔秦姬〕 明·唐寅《观鳌山》:“顾身已自登缑岭,何必秦姬奏洞箫?”

〔秦楼〕 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秦楼凤〕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会与秦楼凤,俱听汉苑莺。”

〔秦鸾〕 宋·陈允平《恋绣衾》:“秦鸾旧曲无心理,忆年时相傍采桑。”

〔秦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鹤辞吴市,凤去秦台,神光离合,灯影徘徊。”

〔秦台娇客〕 清·杨潮观《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秦台娇客,乘凤吹箫。”

〔秦箫〕 唐·李商隐《银河吹笙》:“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秦箫下凤〕 北周·庾信《吹台山铭》:“江宁吹岭,虽山出筠。秦箫下凤,此岫为真。”

〔仙凤〕 唐·张鷟《公主出降礼钱判》:“仙凤楼台,映浮云而写盖。”

〔仙史〕 宋·刘筠《夜宴》:“彩凤随仙史,斑骓待陆郎。”

〔萧史〕 南朝陈·江总《新宠美人》之二:“来时向月别嫦娥,别时清吹悲萧史。”

〔萧史凤〕 南朝陈· 张正见 《怨诗》:“还疑萧史凤,不及季伦家。”

〔箫奏秦台〕 唐·宋之问《宴安乐公主宅》:“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学凤鸣〕 元·李孝光《八月十六日送张仲举》:“谪仙被酒骑鲸去,游女吹箫学凤鸣。”

〔赢女吹箫〕 清·程先贞 《纪梦》:“赢女吹箫双阙回,湘灵鼓瑟数峰寒。”

〔嬴台女〕 唐·陈子昂《修竹篇》:“结交赢台女,吟弄升天行。”


【词语弄玉吹箫】  成语:弄玉吹箫汉语词典:弄玉吹箫

猜你喜欢

  • 云章

    《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郑玄笺:“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后以“云章”指帝王的文章。宋欧阳修《仁宗御飞白记》:“而云章灿然,辉映日月。”宋苏轼《谢赐燕并御书进

  • 凌波袜

    源见“洛神”。美女的袜子。唐刘禹锡《马嵬行》:“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亦借指女子轻盈的脚步。元张寿卿《红梨花》一折:“春潇洒苔径轻踏,香衬凌波袜。”【词语凌波袜】   汉语

  • 插茱萸

    源见“重九登高”。古人重阳登高插茱萸祛邪辟恶。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虎卧龙跳

    南朝 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形容字势雄强超逸。《儿女英雄传》三六回:“安公子经安老爷这几个月的造就工夫,那本殿试卷子真真作得来经经纬史,写

  • 远水不救近火

    比喻缓不济急。战国初年,鲁穆公分别派群公子到晋、楚各国作官,而唯独不派人到近邻齐国。鲁大夫犁鉏对鲁穆公说,如果一个孩子掉到水里,我们从越国请人来救,即使那个越国人善于游泳,孩子也无法救活。如果我们这里

  • 百万化鱼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进至邯郸,故赵缪王子林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东汉.刘林曾向光武帝刘秀献策,使决黄河水淹赤眉军,说那将使其百万之众化而为鱼。唐.杜甫《潼关

  • 芜亭麦饭

    同“滹沱麦饭”。清袁枚《光武原陵》诗:“三日真龙旗不见,芜亭麦饭风萧萧。”芜葶,即无蒌亭。

  • 丝竹东山

    源见“东山丝竹”。谓中年后以音乐作消遣。清袁枚《中丞体素羸解组后阳满大宅枚入见心喜再赋》诗之二:“只愁丝竹东山乐,未必苍生许谢公。”【词语丝竹东山】   汉语大词典:丝竹东山

  • 偷香

    源见“贾女香”。谓女子爱悦男子,或谓与女子私通。唐李端《妾薄命》诗:“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鲁迅《集外集拾遗.辩“文人无行”》:“轻薄、浮躁、酗酒、嫖妓而至于闹事,偷香而至于害人,这是古来之所谓‘

  • 仇梅

    东汉人仇览,一名香,曾任考城主簿。事见《后汉书.仇览传》。西汉人梅福,字子真,曾任南昌尉,后因王莽专政,弃家出走。事见《汉书.梅福传》。仇梅是西汉人仇览(仇香)与梅福的合称。二人曾为主簿和县尉的小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