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张孝廉船

张孝廉船

源见“孝廉船”。谓羡美才士。清张问陶《题张莳塘诗卷时将赴吴即以志别》诗:“张孝廉船何处觅,名流今古在吾宗。”


【典源】《太平御览》卷六百十七引晋·郭澄之《郭子》曰:“张凭举孝廉出京,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真长,乡里及同举者咸共哂之。张遂经往诣刘。既前,处之下坐,通寒暑而已,真长方洗濯料事,神意不接。良久,张欲自发而未有其端。顷之,王长史诸贤来诣。言各有隔而不通处,张忽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便足以畅彼我之怀,举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遂清言弥日,因留宿遂复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前去,我正尔往取卿共诣抚军。’张既还船,同旅笑之曰:‘卿何许宿还?’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至,遣教觅张孝廉船,同旅惋愕。既同载俱诣抚军。”《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张凭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晋代张凭举孝廉出京,准备谒见当时名人,想去见刘惔(字真长),同乡及同举孝廉者都嘲笑他。张凭去拜谒刘,刘只让坐在末坐,略略寒暄,不太理睬他。后来,又有不少名士来与刘清谈,凡是有论辩不通之处,张凭都予以阐发,一座皆惊。刘惔马上请他上坐,与他清谈整日,并留宿。张凭离去时,刘又约他一同去见抚军。张凭回船,同伴还不知道,不久刘惔来,派从人问询张孝廉的船,同伴十分惊愕。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有才学,受人赏识。

【典形】 取觅张凭、孝廉初去、孝廉船。

【示例】

〔取觅张凭〕 唐·温庭筠《上学士舍人启》:“既而临汝运租,先逢谢尚; 丹阳传教, 取觅张凭。”

〔孝廉初去〕 明·高启《送吴生赴汴省》:“定远未归双节在, 孝廉初去一船开。”

〔孝廉船〕 唐·杜甫《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云深骠骑幕, 夜隔孝廉船。”清·唐孙华《寿同年张春所学博》:“得禄暂充博士席, 到官仍泛孝廉船。”


猜你喜欢

  • 偃禾起

    《太平御览》卷八四引《琴操》:“周金縢者,周公作‘金縢书’也。武王薨,太子诵袭(继承)武王之业,年七岁,不能统理海内,周公为摄政。是时周公囚诛管(叔)、蔡(叔)之后,有谤公于王者,言公专国之权,诈策谋

  • 宁成怒

    源见“宁成乳虎”。谓酷吏发怒。清唐孙华《猛虎行》:“横行不畏卞庄来,侧目偏逢宁成怒。”

  • 刘纲妇同仙

    《太平广记》卷六〇引《女仙传》:“樊夫人者,刘纲妻也。纲仕为上虞令,有道术,能檄召鬼神,禁制变化之事,亦潜修密证,人莫能知,为理尚清净简易。……暇日,常与夫人较其术用,俱坐堂上,纲作火烧客碓屋,从东起

  • 平原自无

    《后汉书.史弼传》:“弼迁尚书,出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举钓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

  • 王孙草

    源见“芳草王孙”。指茂密的芳草。唐李颀《题少府监李丞山池》诗:“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词语王孙草】   汉语大词典:王孙草

  • 乘轺揽辔

    源见“揽辔澄清”。形容为安邦定国而操劳。轺,使者所乘的车。清钱谦益《江西按察司副使曾用升授中宪大夫妻孙氏加封恭人制》:“尔夫乘轺揽辔,积有岁年。”

  • 椿萱

    同“椿庭萱草堂”。唐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词语椿萱】   汉语大词典:椿萱

  • 秋茶

    茶到秋天,开花繁密,比喻刑法苛细。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昔秦法繁于秋茶,而网密于凝脂。”荼:苦菜,也指茅草、芦苇的白花。后用以形容刑法的酷暴。唐代温庭筠《病中书怀》诗:“威容尊大树,刑法避秋茶。”

  • 东篱陶令

    源见“东篱菊”。指过着悠闲自适隐居生活的陶潜。宋朱翌《朝中措.五月菊》词:“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卧羲皇。”【典源】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

  • 园客丝

    汉.刘向《列仙传.园客》:“园客者,济阴人也,姿貌好而性良,邑人多(欲)以女妻之,客终不取(通娶)。常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食其实。一旦,有五色神蛾止其香树末。客收而荐之以布,生桑蚕焉。至蚕时,有好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