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当垆酤酒

当垆酤酒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卖)酒,而令文君当炉(俗多作“垆”,是安放酒瓮的土墩子)。相如自身著犊鼻裈(一种围裙,形如犊鼻),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

汉朝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时得到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的爱慕。文君自甘贫贱而下嫁相如,两人驰归成都,以卖酒为生。文君竟不怕抛头露面,当垆卖酒。后因以“当垆酤酒”用为追求婚姻自由甘受贫困的典故。

梁.筒文帝《当垆曲》:“当垆设夜酒,宿客解金鞍。”唐.杜牧《赠张好好》诗:“洛阳重相见,婥婥(音chuò,美好貌)为当垆。”


猜你喜欢

  •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重。”原是对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笔势灵活有力的称誉,后常用于比喻书法笔势、舞姿等的俊逸潇洒

  • 鹢路

    源见“六鹢风”。比喻失意的仕途或不利的处境。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姑洗三月》:“龙门退水,望冠冕以何年;鹢路颓风,想簪缨于几载。”【词语鹢路】   汉语大词典:鹢路

  • 知其一,不知其二

    见〔知其一,未知其二〕。其他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语本《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例]大家不知内情,或~,面对这情景都不好表态。△多用于说明对事物了解有限

  • 牛衣对泣

    《汉书.王章传》:“王章字仲卿……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自以为将死,故辞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此指才学品格)?今疾病困厄

  • 王蠋系树

    《史记.田单列传》:“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曰‘环画邑三十里无入’,以蠋之故。已而使人谓蠋曰:‘齐人多高子之义,吾以子为将,封子万家。’蠋固谢(坚决拒绝)。燕人曰:‘子不听,吾引三军而屠画

  • 朔党

    北宋哲宗时朝臣因论道论政不同,有洛党、蜀党、朔党之分,称为“元枯三党”。“朔党”以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为首。宋代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类.元祐三党》:“洛党,程颐为领袖,朱光庭、贾易为羽翼;蜀党

  • 曲突移薪

    同“曲突徙薪”。清李渔《玉搔头.媲美》:“曲突移薪计未忠,焦头烂额敢居功?”【词语曲突移薪】  成语:曲突移薪汉语大词典:曲突移薪

  • 长戟八十斤

    《三国志.魏书.典韦传》:“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三国魏将典韦力大无穷,据说他使的双戟有八十斤重。后用为咏勇武之典。唐.杜牧《史将军二首》其二:“弯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浮云:比喻奸邪。曰:比喻帝王。长安:唐代国都,朝廷之所在。 意谓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而万分忧愁。语出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元.杨显之《潇湘雨》楔子:“

  • 民为邦本

    邦:国家。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语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吴晗《海瑞罢官》9:“~口头讲,袒官虐民好人装,为虎作伥欺皇上,昼行愧影夜愧床。”【词语民为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