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徐妃半面妆

徐妃半面妆

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 郯人也……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后因以“徐妃半面妆”借指不完整的事物。唐李商隐《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典源】《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今译】 南朝梁元帝的徐妃容颜不佳,不受宠爱,元帝两三年才到她房里一次。徐妃因为元帝一只眼是瞎的,每次知元帝将来,一定作半面妆等候。元帝来一见便大怒而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妆饰等。

【典形】 半面春、半面妆、半妆、徐妃半面妆、徐娘半面、徐妆、妆半、半面恼红妆、徐妃半面、半面宫妆。

【示例】

〔半面春〕 明·徐渭《唐伯虎画崔氏像》之一:“巫云已散当年梦,吴粉空传半面春。”

〔半面妆〕 宋·宋祁《落花》:“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半妆〕 宋·辛弃疾《永遇乐·赋梅雪》:“晚来楼上,对花临镜,学作半妆宫额。”

〔徐妃半面妆〕 唐 · 李商隐 《南朝》:“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徐娘半面〕 宋·钱惟演《荷花》:“徐娘羞半面,楚女妬纤腰。”

〔徐妆〕 宋·史达祖《夜合花》:“向销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妆半〕 宋·苏轼《新渡寺席上》:“神屠不目全,妙额惟妆半。”


【词语徐妃半面妆】  成语:徐妃半面妆

猜你喜欢

  •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姑:姑且。妄:胡乱,随便。 姑且随便说说,随便听听。 表示说的未必有根据或有价值,听的也不必那么认真相信。语出《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以妄听之。”后多引作〔姑妄言之,姑妄

  • 青林黑塞

    唐.杜甫《梦李白》诗:“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魄返关塞黑。”李白因永王璘事被判流放夜郎,杜甫怀念李白,梦中为李白生死难卜而忧虑不安。后因用为荒僻幽暗鬼魂游荡之处的典故。清.蒲松龄《聊斋自

  • 竖刁

    《左传.桓公十七年》载:春秋时齐桓公的宦官寺人貂谀事桓公。桓公卒,诸公子争立,寺人貂等恃宠争权,杀群吏,立公子无亏,齐国内乱。后因以“竖刁”或“竖刀”蔑称寺人貂。亦以泛指阉宦奸臣。《史记.齐太公世家》

  • 蜗牛舍

    同“蜗牛庐”。唐李商隐《自喜》诗:“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词语蜗牛舍】   汉语大词典:蜗牛舍

  • 于飞

    源见“卜凤”。后因以“于飞”比喻夫妇亲爱和谐。宋赵长卿《江神子.述情》词:“当时得意两心齐。绮窗西,共于飞。”【词语于飞】   汉语大词典:于飞

  • 东征西夷怨

    传说商汤征伐东边的国家,西边国家的人民就怨恨,因为仁义之师,四方仰望,切盼早日去解救他们。《书.仲虺之诰》:“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孟子.梁惠王下》:“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征则西夷

  • 雄情爽气

    《世说新语.豪爽篇》:“桓宣武(桓温)平蜀,集参僚,置酒于李势殿(李势,字子仁,夺成汉帝位,后投降桓温),巴蜀缙绅莫不来萃。桓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其状磊落,一坐叹

  • 侯芭

    源见“载酒问奇字”。借指诚心求教者。古直《遁窝侍谒其师夜话感赋》诗:“天荒地老侯芭在,来叩玄亭寂寞居。”

  • 惺惺惜惺惺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惺惺,聪明的人。“惺惺惜惺惺”指性格、才智相同的人,互相爱惜和同情。后因以“惺惺惜惺惺”为聪明人爱

  •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