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徒有虚名

徒有虚名

只有一个虚名,指名声虽好,无实际内容。李元忠(486-545年),赵郡柏人(今河北隆尧)人。以忠孝仁恕盛称于世。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537年),任光州(今河南光山一带)刺史,当时正值灾荒,百姓无食,面呈菜色。元忠上表朝廷,请求开仓放赈,救济灾民,等到秋收之后再补偿所用的粮食。但朝廷只允许他用一万石粮食赈灾。元忠粗略地估计了一下,平均每家分放不过一升、一斗。只落了个赈济灾民的好名声,根本解决不了实情。于是便私自作主,拿出十五万石粮食救济百姓。赈灾之事完成后,才上表陈述这件事,朝廷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嘉奖了他。

【出典】:

北齐书·李元忠传》卷22,314页:“……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

【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35回:“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 清·刘鹗《老残游记》7回:“此人十四五岁时,在嵩山少林寺学举棒,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制胜处。”


述宾 空有其名,没有实际内容或真实本领。语出《北齐书·李元忠传》:“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老残游记》7回:“学了些时,觉得~,无甚出奇致胜处。”△贬义。多用于学识、本领方面。→有名无实↔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也作“徒负虚名”、“徒拥虚名”、“徒有其名”。


【词语徒有虚名】  成语:徒有虚名汉语词典:徒有虚名

猜你喜欢

  • 题襟友

    源见“汉上题襟”。指诗友。清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韵》之二:“肝肠迸裂题襟友,血泪模糊织锦妻。”

  • 炙背献

    源见“献曝”。指虽微薄却至诚的礼物。唐杜甫《赤甲》诗:“炙背可以献天子,美芹由来知野人。”

  • 州如斗大

    州郡只像斗一样大,极言地方之小。南北朝时,州府内部论事都由典签记录、整理。宋朝末年,多以幼少皇子为方镇,皇帝便派心腹为典签,后又允许典签一年几次回京都向皇帝述职,刺史行事之美恶,都系于典签之口。于是更

  • 二鲤鱼

    源见“鱼传尺素”。借指书信。唐鲍溶《秋夜对月怀李正封》诗:“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

  • 忆孙宾

    《后汉书.赵岐传》:岐“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

  • 阳春雪

    同“阳春白雪”。宋 范飞《满江红.寿东人》词:“我是君家门下士,三年屡献《阳春雪》。”

  • 青霄路

    同“青云路”。元 张国宾《罗李郎》一折:“赴皇都,凭才艺,仗诗书……则愿你早上青霄路。”【词语青霄路】   汉语大词典:青霄路

  • 鵷行

    同“鸳行”。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凤阙分班立,鵷行竦剑趋。”【词语鵷行】   汉语大词典:鵷行

  • 沉默寡言

    很少说话。寡:少。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南岳玄泰上坐,不知何许人也,沉静寡言,未尝衣帛。”并列 态度肃穆,不爱谈话。语出《旧唐书·梁崇义传》:“梁崇义……沉默寡言,众悦之,累迁为偏裨。”向

  • 土阶茅茨

    见“土阶茅屋”。《新唐书·薛收传》:“峻宇彫墙,殷辛以亡;~,唐尧以昌。”【词语土阶茅茨】  成语:土阶茅茨汉语大词典:土阶茅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