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惩一警百

惩一警百

谓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语出《汉书.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明史.黄道周传》:“陛下欲剔弊防奸,惩一警百,诸臣用之以借题修隙,敛怨市权。”亦作“惩一戒百”、“惩一儆百”。明 沈采《千金记.仰役》:“故依法律明惟问,惩一戒百难容忍。”清 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许彭寿纠劾各节,朕早有所闻,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前者已去,后者又来,真正能够惩一儆百吗?”


见“惩一儆百”。《明史·黄道周传》:“陛下欲剔弊防奸,~,诸臣用之以借题修隙,敛怨市权。”


【词语惩一警百】  成语:惩一警百汉语词典:惩一警百

猜你喜欢

  • 一成不变

    原指刑法一经制定,就不可改变。后则用以指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古代制订刑罚制度的原则,凡是涉及犯法之事,即使罪行很轻,也不要赦免。因为刑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而这种规范是定型的东西,一旦制定就不能改变

  • 劝尔一杯酒

    同“杯酒劝长星”。唐李贺《苦昼短》诗:“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

  • 仙令双凫

    源见“王乔凫舄”。喻地方官的行踪。明徐渭《寿徐山阴》诗:“仙令双凫日,新皇万历年。”

  •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布帛:泛指御寒之物。矛戟:均为古代兵器。 对人讲有帮助的话,比穿上布帛还温暖;用言语伤人,比矛戟还厉害。语出《荀子.荣辱》:“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 郭巨埋儿

    《太平御览》卷四一一引汉.刘向《孝子传》:“郭巨,河内温人。甚富,父没分财二千万余两,分与两弟,己独取母供养……妻产男,虑举之则妨供养,乃令妻抱儿,欲掘地埋之。于土中得金一釜,上有铁券云:‘赐孝子郭巨

  • 跨凤侣

    源见“乘鸾”。指佳偶。元沈禧《一枝花》套曲:“会见悬鱼袋,行看佩虎符,锦毰毸人跨凤侣,金蹀躞马骤龙驹。”

  • 穷鼠啮狸

    啮( ㄋㄧㄝˋ niè 聂):咬。狸:狸猫。鼠本害怕狸猫,在被迫无计时,也会反咬狸猫。喻人被迫到无路可走时,虽力不敌,也要拼命反抗。汉桓宽《盐铁论.诏圣》:“死不再生,穷鼠啮狸。”主谓 被逼到绝路

  • 塞责

    抵塞罪责。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十:“(卞庄子曰):‘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殁矣,请塞责。’”北:败。后人又称作事马虎、敷衍了事为“塞责”或“敷衍塞责”。【词语塞责】   汉语大词典:

  • 侯印不闻封李广

    同“李广难封”。唐温庭筠《伤温德彝》诗:“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 亲受矢石

    见“亲当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