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故物:旧物,前人遗物。 前人的遗物现在已见不着了,人们又怎能不很快地衰老啊。 慨叹人事代谢,人生易老。语出《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世说新语.文学》:“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也单引〔所遇无故物〕。宋.吴镒《义陵吊古赋》:“短长百年兮,人谁者其长存?真使久生所遇无故物兮,反可以深喟而永叹。”


猜你喜欢

  • 巨鱼化

    同“鲲化”。宋晁补之《即事一首次韵祝朝奉十一丈》:“尝闻庄生说,乃慕巨鱼化。”

  • 负薪裘

    源见“披裘负薪”。借指隐士衣着。唐王昌龄《放歌行》:“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 尽忠报国

    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颜之仪(523-591年),字子升,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词赋。北周宣帝宇文赞时任御正中大夫,犯颜直谏。隋代周后,出任集州刺史。北周

  • 知丘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遭厄运

  • 渴日

    《三国志.魏王肃传》“〔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鱼豢《魏略》:“苦渴无日。”渴,“竭”的古字。后以“渴日”谓时间不足。明杨慎《艺林伐山.渴日竞辰》:“魏董遇字季真,从学者苦渴日

  • 座右铭

    《文选.崔瑗〈座右铭〉》唐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又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支遁》:“僧众百余,常随禀学,时或有惰者,遁乃

  • 倒悬之急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倒悬指将人缚住两足头朝下、脚朝上地倒着悬挂起来。后以倒悬之急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亦作“倒悬之危”、“倒悬之苦”、“倒悬之患”。

  • 下笔成篇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泉涌;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下笔成篇”谓随手动笔,便成文章。常用以形容人文思敏捷,极有才华。《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姿文藻,下笔成章,博学强识,才

  • 自出机杼

    机杼,此指织布机,喻诗文创作中的立意布局。比喻自出心裁,独创新意。原是北魏祖莹对为诗著文的见解。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今河北涿县)人,八岁能诵诗书,十二岁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常以夜继昼,因此,学识渐

  • 系马埋轮

    《孙子.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后因用“系马埋轮”为表示当敌人进攻时坚守阵地不动的典故。《南史.虞寄传》:“孰能被坚执锐,长驱深入,系马埋轮,奋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