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承明庐

承明庐

承明庐是指汉朝皇宫石渠阁外承明殿的旁屋,是侍臣值宿所居之所。严助(?一前122年)西汉会稽吴县人。武帝初即位,郡举贤良对策,擢为中大夫。后迁会稽太守,复归长安,为侍中。汉武帝时,严助被任命为会稽太守,几年过去了,但治理政绩平平,武帝很不满意,就给严助下诏说:“你不喜欢在朝廷承明庐值班,又认为侍从之臣太辛劳,怀恋故乡,要求调到外地任州郡长官。会稽东接大海,南邻诸越(古族名,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众多部落),北临长江,是个重要的州郡,但你治理几年并无政绩闻世。”后以“承明庐”为典,咏在朝为官。

【出典】:

汉书》卷64上《严助传》2789页:“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张晏注曰:“承明庐在石渠阁外。直宿所止曰庐。”

【例句】:

三国魏·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唐·刘祎之《酬郑沁州》:“匪厌承明庐,伫兼司隶局。” 唐·白居易《马上作》:“自问有何才?两入承明庐。” 唐·张大安《奉和别越王》:“何时骖驾入,还见谒承明。” 宋·辛弃疾《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问君可是厌承明,东方鼓吹千骑。”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悴》:“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宋·卢炳《多丽·寿邵郎中》:“还知否,承明倦直,来抚斯民。” 清·顾炎武《哭杨主事廷枢》:“未得待承明,西京俄注丧。”


【词语承明庐】   汉语词典:承明庐

猜你喜欢

  • 伯牙绝弦

    源见“伯牙鼓琴”。悲叹知音已去再难得。多以表示对亡友的痛悼。《三国志.王粲等传》:“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唐温庭筠《哭王元裕》诗:“闻说萧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绝清弦。”主谓

  • 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意谓听了一个人说的话,还要察看他的实际行动,观察他是否言行一致。其他听到他的话,便要考察他的行为

  • 南史不曲笔

    《左传.襄公二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齐将崔杼和太监贾举合谋杀死齐庄公。太史在竹简上记载说‘

  • 乳药求死

    饮毒药求死。《后汉书.王允传》:“(允)以它罪被捕……诸从事好气决者共奉药而进之。允厉声曰:‘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投杯而起,出就槛车。”大辟:死刑。乳药:服药。多指

  • 汤池铁城

    同“金城汤池”。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并列 形容城池坚固,牢不可破。也比喻言谈严谨,无懈可击。南朝宋·刘义

  •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樊素、小蛮:唐白居易歌姬和舞妓名。 樊素的小口似樱桃,小蛮的舞腰像柳枝。 后泛指年轻女子身材优美,姿容妩媚。语出唐.孟?《本事诗.事感》:“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

  • 王陵戆

    《史记.高祖本纪》:“吕后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汉代王陵以耿直著称,被人称为“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刘邦所谓

  • 笑里藏刀

    《新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旧唐书.李义府》传亦载,“笑中刀”作“笑中有刀”,“人猫”

  • 吴市箫

    同“吴市吹箫”。白蕉《江浦》诗:“不饮盗泉水,愁闻吴市箫。”

  • 根牢蒂固

    根基牢固。《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从来说‘腊雪培元气’,把麦根培植得根牢蒂固。”见“深根固柢”。《醒世姻缘传》90回:“把麦根培植得~。”【词语根牢蒂固】  成语:根牢蒂固汉语大词典:根牢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