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捉发吐哺

捉发吐哺

捉发:手握头发。吐哺(bǔ补):吐出口中咀嚼之食物。此典指周公旦自述洗头时握住头发,吃饭时吐出食物,忙于接待贤人。后以此典比喻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延揽人才。周公旦,姬旦,也称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县境),史称周公,又称周公旦。助周武王姬发灭商纣王。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姬诵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代皇帝处理政务)。周公旦于是辅佐周成王姬诵,让他长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去作鲁公。周公旦告戒伯禽说:“我是周文王(姬昌)儿子,周武王弟弟,周成王叔父,我在天下之地位也不低贱,然而我洗一次头就三次握住头发,吃一顿饭就三次吐出口中食物,起身接待士人,还担心失去天下贤人。你到鲁国去,要谦虚谨慎,不要因为你是国君而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此典又作“吐哺迎国士”、“周公吐哺”、“吐握”、“一沭三握发”、“三吐忘疲”、“勿惮吐捉勤”、“三哺”、“三握发”、“发一握”、“周公发”、“发握三”、“周三饭”、“吐哺”。

【出典】:

史记》卷33《鲁周公世家》1518页:“于是卒相(xiàng向,辅佐)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mù目,洗头发)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曹丕《善哉行》:“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三国魏·曹植《君子行》:“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南朝梁·刘孝绰《司空安成王碑》:“德大心小,居高志卑,再握不倦,三吐忘疲。” 唐·韩愈《和李相公览物兴怀》:“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 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重土过三哺,轻才抵一铢。” 唐·邵谒《论政》:“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 宋·苏轼《次韵景仁留别》:“会当闻公来,倒屣发一握。” 宋·辛弃疾《念奴娇·三友同饮》:“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之七:“有客肠回九,无人发握三。” 明·王宗正《清江引》:“休夸齐二桃,请看周三饭,博南山人同我懒。” 清·丘逢甲《次韵答友人》:“横槊当歌万虑空,复闻吐哺有周公。”


猜你喜欢

  • 鹤怨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荫,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怅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据《文选》五臣注本中吕向的说法:南

  • 掷豆起蝇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予未亏齿时,尝闻亲故说:‘张芬中丞在韦南康皋幕中,有一客于宴席上以筹椀中绿豆击蝇,十不失一,一坐惊笑。芬曰:‘无费吾豆。’遂指起蝇,拈其后脚,略无脱者。又能拳上倒椀,

  • 梦笔

    《太平御览》卷六。四引《梁书》:“纪少瑜尝梦陆倕以一束青镂管笔授之,云:‘我以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另《太平御览》卷三九八引《梁书》载江淹梦五色笔事,卷六〇四引《五代史.周史》有

  • 孔宾隐去

    《太平御览》卷五〇三引王隐《晋书》:“祈嘉,字孔宾,酒泉人也。少清贫,好学。年二十余,夜忽窗中有声,呼曰:‘祈孔宾,隐去来!修饰人间甚苦不可谐。所得未毛铢,所丧如山崖。’旦而逃去。”孔宾夜闻声呼“隐去

  • 潜龙勿用

    潜:藏匿。 蛟龙隐伏,不能施展才用。 比喻贤者隐居不仕。语出《易.乾》:“初九,潜龙勿用。”孔颖达疏:“小人道盛,圣人虽有龙德,于此时唯宜潜藏,勿可施用。”北周.王褒《太傅燕文公于谨碑铭》:“函崤

  • 蛮争触斗

    同“蛮触交争”。清尤侗《满庭芳.偶语》词:“瓮里醯鸡,裈中虮虱,人生大抵皆然。蛮争触斗,割据几山川!”并列 蛮、触:指昆虫的触角。为了触角一样的小事去争斗。语本《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

  • 大夫封

    同“大夫松”。唐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或著仙人号,或以大夫封。”

  • 秦楼

    源见“乘鸾”。亦名凤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后泛指仙女或公主所居的楼台。南朝 梁沈约《修竹弹甘蕉文》:“巫岫敛云,秦楼开照。”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亦指

  • 五湖船

    同“五湖舟”。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垂虹亭》词:“欲酹鸱夷 西子,未办当年功业,空系五湖船。”

  • 毛遂请行

    同“毛遂自荐”。唐窦常《求自试》诗:“陈王抗表日,毛遂请行秋……希垂拂拭惠,感激愿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