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成食马肝

文成食马肝

指汉武帝晚年迷信鬼神求仙方,被他所封之文成将军欺骗。汉武帝杀死文成将军少翁,并隐讳说他是吃马肝死的。后以此典比喻方术鬼神事。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姓刘名彻,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在位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但他举行封禅,祭神求仙,齐地人少翁以鬼神方术晋见以投其所好。汉武帝赐封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财物很多,以待宾客礼节对待他。过了一年多,他的方术逐渐不灵,天神没来。他便用绸绢写了一些话,给牛吃下,假装不知道,说这牛肚子里有奇物。杀牛看到帛书,书上写的话很奇怪。汉武帝认出帛书上的笔迹,识破了伪造的帛书,于是杀了文成将军,并隐瞒这件事。乐成侯上书介绍奕大。汉武帝杀死文成将军后,后悔他死得太早,可惜他的方术没有尽传,等见到奕大,极为高兴。奕大说:“然而我怕象文成将军一样,那么方士们都要掩口了,怎么敢谈论方术呢!”汉武帝说:“文成将军是吃了马肝死的。”此典又作“文成误马肝”。

【出典】:

史记》卷28《封禅书》1387、1388、1389、1390页:“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通“佯”,假装)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乐成侯上书言奕大。”“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通“早”)死,惜其方不尽,及见奕大,大说(通“悦”,高兴)。”“大言曰:‘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奄(通“掩”)口,恶(Wū巫,何)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相传马肝有毒,人吃了会死)而死耳。’”

【例句】:

宋·杨亿《汉武》:“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清·唐孙华《闻张二星若讣》:“未应子美贪牛肉,岂似文成误马肝。”


【典源】《史记·封禅书》:“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 (佯) 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 (悦)。……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则奄口,恶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

【今译】 汉武帝时,有个方术之士齐人少翁,能够驱使鬼神,汉武帝拜他为文成将军,很优待他。后来他的方术不灵了,鬼神不至。于是他把帛书偷偷给牛吃下,假装不知道,说牛肚子里有异物,杀牛得书,上面讲得很怪。汉武帝认识他的笔迹,问献牛的人,果然是伪造的,于是将文成处死,而将事隐秘下来。以后又有人推荐术士栾大,栾大提起这事,汉武帝不承认,说文成是吃马肝而死的。

【释义】 后以此典指方术鬼神事。

【典形】 马肝、文成食马肝、文成误马肝。

【示例】

〔马肝〕 清·王士禛《鼎湖原》之二:“马肝已讳文成死,又见神君祀柏梁。”

〔文成食马肝〕 宋·杨亿《汉武》:“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文成误马肝〕 清·唐孙华《闻张二星若讣》:“未应子美贪牛肉,岂似文成误马肝。”


猜你喜欢

  • 赘世翁

    源见“赘翁”。自称无用于世,徒为世之累赘的谦词。清查慎行《哭承儿》诗之一:“明知赘世翁,必无久存理;所伤门祚薄,壮殒先暮齿。”【词语赘世翁】   汉语大词典:赘世翁

  • 万里宝刀

    《初学记》卷二十引三国吴.谢承《后汉后》:“武陵武溪蛮夷作难,诏遣车骑将军冯绲南征。绲表应奉金错刀一具。”《后汉书.应奉传》:“车骑将军冯绲以奉有威恩,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拜从事中郎。”唐.李贤注

  • 黑甜一枕

    同“黑甜”。明冯惟敏《朝天子.东村楼成》曲:“黑甜一枕到羲皇,傲然陶元亮。”【词语黑甜一枕】  成语:黑甜一枕

  •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意谓人生一世,死当留名千古。语出《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委蜕部》:“语曰:‘豹留皮,人留名’,此言形神之异也。”冯玉

  • 鹿走邯郸

    源见“中原逐鹿”、“黄粱梦”。喻指争夺天下,终归虚幻。清梁清标《望海潮.镇阳怀古》词:“叹霸图灰劫,鹿走邯郸。”

  • 雨畏抽税

    宋.郑文宝《江表志》卷上《李昪传》后附:“申渐高(五代时吴国人,事杨溥为乐工,常吹三孔笛,卖药于广陵市,时关司敛聚繁,商人苦之)尝因曲宴。天久无雨,烈祖(即南唐开国主李昪,当时为吴中书令。)曰:‘四郊

  • 灌园仲子

    源见“仲子灌园”。指隐居避世的陈仲子。清唐孙华《剪蔬》诗:“灌园仲子犹存母,食菜周颙尚有妻。”

  • 宜男草

    晋.周处《风土记》:“宜男,草也。高六七尺,花如莲,宜怀妊妇人佩之,必生男。”(引自《艺文类聚》卷八十一)宜男草,萱草。古代传说孕妇佩宜男草必生男孩。后用为咏生子之典。唐.于鹄《题美人》:“胸前空带宜

  • 买赋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

  • 杯中蛇影

    同“杯弓蛇影”。清 袁枚《随园随笔.古书所载不同》:“杯中蛇影,《世说》以为乐广事,《风俗通》以为主簿杜宣事。”见“杯弓蛇影”。清·袁枚《随园随笔·古书所载不同》:“~,《世说》以为乐广事,《风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