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过饰非

文过饰非

文:掩盖。过:过失。饰:掩饰。非:错误。指用虚假好听的言词来掩饰过失和错误。 陈庆镛(?-1858年),字颂南,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练习办事),累升至御史,有直谏名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及外交上丧权辱国的官员又重新起用。陈庆镛上奏认为不应起用有罪官员,希望皇帝收回成命。这本奏章呈上,宣宗道光帝嘉奖了他,并指示说:“我没有了解人的英明,以致于琦善、奕经、文蔚等人战败,出师失利,只有反回来检查责备我自己,不想推罪过给群臣。现在御史陈庆镛呈请我收回已经发布出去的命令,我不是用好听言词来掩饰自己错误的君主,我怎能袒护包庇他们呢?”又革去琦善等人已经新任命的官职,命令这些有罪官员在家里关起门来反思自己的过失。于是陈庆镛直言规劝皇帝的声誉震动了国内。

【出典】:

清史稿》卷378《陈庆镛传》11591、11593页:“庆镛上疏论刑赏失措,……疏上,宣宗嘉之,谕曰:‘朕无知人之明,以致琦善、奕经、文蔚诸人丧师失律,惟有反躬自责,不欲诿罪臣工。今该御史请收回成命,朕非文过饰非之君,岂肯回护?”复革琦善等职,令闭门思过。于是直声震海内。”

【例句】:

鲁迅《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文过饰非,差不多是一篇辩解文字。” 邹韬奋《论文、杂感、随笔·硬吞香蕉皮》:“其实错了就老实自己承认,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文过饰非是最苦痛的勾当。” 丁玲《丁玲散文集》:“我看见过去有的人在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打击别人,歪曲历史,很少象秋白这样坦然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并列 文:掩饰。用假话掩饰自己的过错。语本《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又《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何其芳《文学艺术的春天·序》:“我们固然不能把一切‘~’和‘讳疾忌医’都叫做阿Q精神,但阿Q精神却正是到达了可笑和可耻程度的‘文过饰非’和‘讳疾忌医’。”△贬义。多用于用谎言掩饰自己过失,错误。→文过遂非 掩非饰过 掩瑕藏疾 讳疾忌医↔欲盖弥彰 闻过则喜 退思补过 改过不吝。也作“护过饰非”、“饰非文过”、“饰非掩过”。


【词语文过饰非】  成语:文过饰非汉语词典:文过饰非

猜你喜欢

  • 宓贱抱琴

    同“宓子弹琴”。唐刘长卿《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诗:“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

  • 燕巢于幕

    《孔子家语.正论》:“卫 孙文子得罪于献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击钟焉。延陵季子适晋过戚,闻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已,又何乐焉?君又在殡,可乎?’”后以“燕巢于幕”形容处境极

  • 关中事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后功臣争功,关内侯鄂千秋曰:“萧何常全关

  • 壁立相如

    源见“家徒四壁”。借指家境贫寒之人。清 汤贻芬《蝶恋花.雨发石头城外同峻钦作》词:“终负联床风雨话,壁立相如,惯把都亭借。”

  • 饭颗嘲杜甫

    源见“饭颗山”。讥人作诗拘谨辛苦。金元好问《天涯山》诗:“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典源】《旧唐书·杜甫传》:“天宝末诗人,(杜) 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

  • 哭阴山

    汉元帝对匈奴采用和亲政策,把后宫美女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单于很高兴,上书说:“我保证东起上谷(今河北怀来),西止敦煌(今属甘肃),这漫长的边境地区的长久安定。请撤回汉朝守边的将士,让天下人享有永久的太

  • 愁黛

    同“愁眉”。唐吴融《玉女庙》诗:“愁黛不开山浅浅,离心长在草萋萋。”宋李石《渔家傲.赠鼎湖宦妓》词:“瘦玉倚香愁黛翠,劝人须要人先醉。”【词语愁黛】   汉语大词典:愁黛

  • 过陵下车

    源见“蘧轮声”。指人仁义而守礼。清顾炎武《侨居神烈山下》诗:“犹馀伯玉当年事,每过陵宫一下车。”

  • 卖饼

    同“卖饼安丘”。清钱谦益《欲别东楼去》诗之三:“卖饼经寒食,吹箫过落花。”同“卖饼家”。唐刘知幾《史通.鉴识》:“故知膏肓、墨守,乃腐儒之妄述;卖饼、太官,诚智士之明鉴也。”【词语卖饼】   汉语大词

  • 先意承指

    见“先意承志”。晋·葛洪《抱朴子·臣节》:“~者,佞谄之徒也。”※指,通“旨”。【词语先意承指】  成语:先意承指汉语大词典:先意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