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胫致远
《三国志.吴书.孙韶传》:“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融忧其不免祸,乃与曹公书曰:‘……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无胫致远”是从“珠玉无胫而自至”脱化而成,意思是说珠能致远是因为人好其为宝物的缘故;有德才的贤人也会得到明君的赏识重用。后因用为美物自传或用为咏珠之典。
唐.独孤绶《投珠于泉》:“致远终无胫,怀贪遂息肩。”此用以切珠。
《三国志.吴书.孙韶传》:“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融忧其不免祸,乃与曹公书曰:‘……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无胫致远”是从“珠玉无胫而自至”脱化而成,意思是说珠能致远是因为人好其为宝物的缘故;有德才的贤人也会得到明君的赏识重用。后因用为美物自传或用为咏珠之典。
唐.独孤绶《投珠于泉》:“致远终无胫,怀贪遂息肩。”此用以切珠。
源见“伏青蒲”。指直臣的强谏。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伏愿览青蒲之奏,曲允微诚;诏凤凰之池,特收严召。”
源见“龙阳泣鱼”。指被遗弃的悲伤。清袁枚《弃妇辞为王麓园作》诗:“只道辰星抱万年,此生不抱前鱼泣。”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入秦前,燕太子丹和宾客在易水边上为他送行。荆轲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唐代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
原为从海中摘取珊瑚的方法,后用以比喻搜罗人材或奇珍异宝。出自拂菻国之习俗。拂菻(lǐn檩)国,古国名,隋唐时期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沿岸一带。据载,其国海中有珊瑚洲,珊瑚生在海底磐石上,刚形成
讽刺唐中宗不辨是非,一味和稀泥。《资治通鉴》唐景龙三年载:监察御史崔琬于帝前弹奏宗楚客、纪处讷潜通戎狄,接受货赂,致生边患。楚客愤怒抗争,尽力辩解。唐中宗不仅不加以追究,反而“命琬与楚客结为兄弟,以和
参见:吐车茵
源见“投笔从戎”。指弃文从武。唐鲍溶《壮士行》:“苏武持节归,班超束书起。”
源见“燕梦征兰”。指生子的好消息。清袁枚《女弟子陈淑兰窗前开红兰一枝遣其郎君邓秀才来索诗》:“今日征兰芳讯到,紫琼宫里有人来。”
源见“自郐无讥”。谓微不足道,不作评论。明吴应箕《胡修能学博于尊经阁集同子方及同官陆孟凫》诗:“国中难和原推楚,季子无讥未至郐。”
同“食苹”。南朝 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自从食蓱来,唯见今日美。”【词语食蓱】 汉语大词典:食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