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无面见江东

无面见江东

指项羽惨败,深感无脸面逃回江东见父老乡亲。后以此典比喻因失败或事业不显而深感惭愧,无脸面见人;也比喻辜负亲朋前辈期望而不好意思见人;亦作自谦之语。项羽率少数残兵败将从垓下突围,败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长江渡口乌江浦),乌江亭长有船等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江东父老?在乌江渡口上,亭长对项王说:“江东(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虽小,土地纵横千里,民众几十万人,也足可以称王了。希望大王急速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追到,也无船渡江。”项羽苦笑道:“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渡过江去呢!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今天没有一个人返回,纵使江东父老兄长尊辈都怜爱我,以我为王,我有什么面目再去见他们呢?纵使他们不责怪我,难道我内心深处不感到惭愧吗?”就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一位厚道人。我骑这匹骓马已经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日行走千里,不忍杀掉,把它送给您吧!”于是命令骑兵下马步行、手拿短兵器交战。仅项羽杀死的汉军就有几百人,项羽身上也受伤十多处。回头看见汉军骑兵将领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熟人吗?”吕马童面对项王,指给王翳(yì意)说:“这就是项王!”项羽就说:“我听说汉王刘邦悬赏千金买我的头,封邑万户。我给你们一些恩德吧!’’就自杀而死。此典又作“不肯过江东”、“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36页:亭长“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秦、汉乡以下行政机构,十里设一亭,亭长为负责人)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骑兵将领)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对面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Wěn稳,用刀割脖子)而死。”

【例句】:

唐·杜枚《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37卷:“程宰弟兄两人因是做折了本钱,怕归来受人笑话,羞惭渗沮,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不思量还乡去了。”


猜你喜欢

  • 天上石麒麟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古人以它象征吉祥。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郯(tán,谈)(今山东郯城人)。梁时,任东宫学士(官名,负责典礼、编纂、撰述等)、尚书度支郎(官名,负责财政收支)等职。入陈

  • 仙棋一局

    源见“柯烂忘归”。谓时隔长久,世事变迁。宋张耒《福昌南望》诗:“鹤柱千年无故老,仙棋一局换人间。”

  • 梁公陟太行

    源见“白云亲舍”。指唐狄仁杰登太行山望白云思念远方亲人。狄仁杰后封为梁国公。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卷三:“迹公九嶷张宴一会,觉驱车九折坂,置酒三垂冈,叔子游岘首,梁公陟太行,前史风徽,犹可颉颃也。”

  • 三去令尹不忧

    《吕氏春秋》卷二十《知分》:“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达也。”《史记.邹阳列传》唐.司马贞《索隐》:“三得相不喜,知其才之自得也;三去相不悔,知非己之罪也。”楚国孙叔敖,三次被任命

  •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

  • 岁阳

    古代以干支纪年,十干叫“岁阳”,十二支叫“岁阴”。《尔雅.释天》:“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白柔兆,在乙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参见“

  • 濡沫涸辙

    源见“相濡以沫”。指处在干涸水坑中的小鱼。亦借濒临绝境者。《宣和画谱.董羽》:“董羽,字仲翔,毗陵人,善画鱼龙海水,不为汀泞沮洳之陋,濡沫涸辙之游。”见“相濡以沫”。《宣和画谱·龙鱼叙论》:“善画鱼龙

  • 元龙百尺楼

    源见“元龙高卧”。指抒发壮怀之处。宋陆游《秋思》诗:“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亦泛指高楼。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恨无扬子一区宅,懒卧元龙百尺楼。”偏正 元龙,东汉陈登,字元龙。语本《三

  • 吴猛画江

    《晋书.吴猛传》:“吴猛,豫章人也。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驱蚊,惧其去已而噬亲也。年四十,邑人丁义始授其神方。因还豫章,江波甚急,猛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画水而渡,观者异之。”晋人吴猛跟随丁义学有神仙法术。

  • 徐孺榻

    同“徐稚榻”。唐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诗:“还将徐孺榻,处处待高人。”宋苏辙《滕王阁》诗:“使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