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明镜不疲

明镜不疲

世说新语.言语》:“孝武将讲《孝经》(孝武,指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谢公,指谢安。孝武帝讲《孝经》,谢安、谢石等及袁羊、车胤、陆纳、卞耽、王混、袁宏在讲经时,各自有所执事,为了防备提问,故先在私庭中进行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车武子,即车胤。他屡次向谢安等请教,自己感到太麻烦别人了),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殚于惠风?’”注:晋袁乔字彦升,小字袁羊。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将在某日讲论《孝经》,大臣谢安、谢石、车胤、袁羊等人都事先在私庭进行讲习,以备提问。车武子有不明白的地方,每每向二谢请教,他自己感到不问就会对经义搞不清楚,遗失了思想教益;老问又觉得太麻烦人家。当他向袁羊表露了这番心思时,袁认为不必有这种顾虑,他认为向别人求教,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是不会感到厌烦的,好比一面明亮的镜子,人临镜而照千百次,镜也不会感到厌烦疲惫,照样清晰映出你的尊容;清泠的泉水即使时时被和风吹拂,它非但不惧,反而更感到温煦:这与向人求教的道理是一样的。

后因以“明镜不疲”比喻智者诲人不倦。

《佩文韵府》卷四下支韵“不疲”下引刘孝绰文句“明镜屡照而不疲,洪钟待叩而斯应。”


【词语明镜不疲】  成语:明镜不疲汉语词典:明镜不疲

猜你喜欢

  • 万人为鱼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进至邯郸,故赵缪王子林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东汉时,刘林曾建议光武帝刘秀决黄河水淹赤眉军,说可使其百万之众成为鱼。后因用为杀伤生灵极多之

  • 青娥借霜

    同“青女司霜”。宋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青娥借霜洗夜月,兼以皓露驱纤埃。”

  • 割鸡之政

    源见“武城弦”。指治理县政。南朝 宋谢灵运《与诸道人辨宗论》:“譬割鸡之政,亦有牛刀。”

  • 攀尾柱

    源见“尾生抱柱”。指守信义。谢无量《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诗:“义皆攀尾柱,泣为下苏坑。”【词语攀尾柱】   汉语大词典:攀尾柱

  • 凭狐

    同“城狐社鼠”。宋陈鹄《耆旧续闻.施逵》:“绍兴庚辰,逆亮谋犯淮,先遣逵为贺正使,凭狐据慢。”【词语凭狐】   汉语大词典:凭狐

  • 征文聘

    《三国志.魏书.文聘传》:“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也,为刘表大将,使御北方。……太祖济汉,聘乃诣太祖……太祖为之怆然曰:‘仲业,卿真忠臣也。’厚礼待之。授聘兵,使与曹纯追刘备于长阪。太祖先定荆州。江夏与

  • 咫角骖驹

    尚未长成的幼马。比喻人之年少。汉代刘向《新序.杂事》载:“齐宣王时,闾丘印年十八,道遮宣王曰:‘家贫亲老,愿得小仕。’宣王曰:‘子年尚稚,未可也。’闾丘印曰:‘不然,昔有颛顼,行年十二而治天下,秦项橐

  • 不虞之誉

    《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后以不虞之誉比喻出乎意料的赞扬。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老人该受青年的教训,更是进步的好现象,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不虞之誉’,也和‘不

  • 河鱼腹疾

    《左传.宣公十二年》:“叔展曰:‘有麦麹乎?’曰:‘无。’‘河鱼腹疾,奈何?’”鱼烂先自腹内开始,后用“河鱼”为腹疾者的典故。宋.苏轼《与冯祖仁书》:“又若河鱼之疾,少留调理乃行。”偏正 鱼烂从腹中开

  • 作洛

    《书.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洛。”周都于镐京,周成王时,周公又建洛邑为东都。后世因以“作洛”指另建新都。《文选.张衡〈东京赋〉》:“因秦宫室,据其府库,作洛之制,我则未暇。”薛综注:“我,我高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