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星火燎原

星火燎原

原指小的疏忽会酿成大祸,今喻新生的力量开始时固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宏伟前途。商朝盘庚在位期间,迁都于殷。针对臣民不安新居的心情,作《盘庚》对他们进行规戒、开导。其中对于贵族、官吏用词更为尖锐和严厉。他说,你们有话为什么事先不告诉我,而却用浮言去蛊惑百性?人心是容易蛊感的,就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连接近都无法接近,还能够扑灭吗?

【出典】:

尚书·盘庚》上:“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例句】:

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经一章》:“如击石之火,只是些子,才引着,便可以燎原。” 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煽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清·张云璈《杀贼篇》:“后来官畏贼,贼来官退贼愈逼。星星之火能燎原,涓涓之滴成巨渊。本期扑灭在旦夕,岂料毒流经岁年。” 《毛泽东选集》第1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


主谓 燎,烧;原,原野。细小的火星可以烧遍原野。比喻新生事物,初时弱小,但有旺盛生命力,有伟大广阔的发展前途。语本《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彦火《青春的邮人》:“一片红艳艳的杜鹃花可使山谷映照得红光焕发,就是一小簇一小丛的杜鹃花,也会如黑夜的火光,使人想到~。”也比喻小事可发展成大事,小乱可酿成大祸。明·贺逢圣《致族人书》:“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不慎,~,蚁穴溃堤。吾畏其卒,故饰其始也。”△多用于事物由弱小到壮大,或由小事变为大事。→燎原之火 蚁穴溃堤 土壤细流 ↔曲突徙薪。也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词语星火燎原】  成语:星火燎原汉语词典:星火燎原

猜你喜欢

  • 辽东献豕

    同“辽东豕”。唐无名氏《四灵赋》:“辽东献豕,又何足数?越裳贡雉,失其所夸。”

  • 吴刚伐桂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传说吴刚学仙中犯了过错,被罚在月中砍伐桂树,树

  • 鬼笑人

    同“鬼笑穷”。宋陆游《苦贫》诗:“熟思岂是天贫我,妄计还忧鬼笑人。”【词语鬼笑人】   汉语大词典:鬼笑人

  • 眼空一世

    同“眼空四海”。《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秦观〕腹饱万言,眼空一世。”主谓 形容自高自大,世上人都不放在眼里。《醒世恒言》卷11:“(秦观)腹饱万言,~。”△贬义。用于人的性格、修养。→目空一

  • 一割

    源见“铅刀一割”。比喻行使一次或负责一次。《梁书.孔休源传》:“臣以庸鄙,曲荷恩遇,方揣丹诚,效其一割。”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陆则破驷,水则歼蛟,能忘一割之司,久作双函之秘。”【词语一割】  

  • 上梁不正下梁歪

    《缀白裘.〈铁冠图.夜乐〉》:“不要怪他们,这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居上的人行为不正,不能以身作则,下边的人也会跟着仿效。明.冯梦龙、清.蔡元放编《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二回:“尊如天地赫如神,何事人

  • 庾鬓斑

    源见“庾信愁”。用以形容哀愁过盛。唐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分薄嵇心懒,哀多庾鬓斑。”

  • 千人之诺诺,不若一士之谔谔

    诺诺:连声答应,形容人之顺从。谔谔:直言争论。 一千个人唯唯诺诺,抵不上一个人敢说敢讲。 表示直言极谏的人才难得。语出《史记.商君列传》:“商君曰:‘子观我视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

  • 烟波老

    同“烟波钓徒”。宋张元幹《渔家傲.题玄真子图》词:“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 挥汗如雨

    形容人多。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他身材矮小,便想当众羞辱他一番。他先是下令不开城门而只让他从专门为他开的小门进城,在遭到晏子反击不得不放他从城门入城之后,又在朝见楚王时,故意问,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