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

唐.元稹《离思》诗之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元稹为悼念亡妻韦氏写的五首诗之一。开头两句比喻自己与妻韦氏之间的深厚情谊,似深沉的沧海和巫山神女所幻化的美丽的行云。正因为曾经沧海、久入巫山,故再逢一般的“水”与“云”,便觉得不新奇了。后两句是说与妻诀别后,即使留止于花间,也懒得回看一眼,这一半是因为诗人修道之心,一半却是由于对妻室真挚的爱情所至。后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喻指见过大世面,眼界高,对于一般的东西就看不上眼,对于平常的事物难于引起重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生凝思良久,但云:‘勿须。’面壁吟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意为见过大海,其他的江、河、湖水都不算什么了,比喻见过大世面,眼界甚高。

“沧海”,古人认为就是大海。因海水深而呈青苍色,故大海称为 “沧海”。

此语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 《离思》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一句 “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同前一句相仿,谓除了巫山的云之外,其他的云便不算什么了。因巫山云雨,变幻奇妙,天下之云无可与比。

元稹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表明韦丛是他的最爱,任何女人都取代不了。他们的夫妻深情,有如沧海水、巫山云。诗为七绝,后二句是: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为君。”


猜你喜欢

  • 务光让天下

    《庄子.让王》:“汤又让瞀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瞀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

  • 翟汤隐德

    《晋书.隐逸传.翟汤传》:“翟汤字道深,寻阳人。笃行纯素,仁让廉洁,不屑世事,耕而后食,人有馈赠,虽釜庾一无所受。永嘉末,寇害相继,闻汤名德皆不敢犯,乡人頼之。司徒王导辟,不就,隐于县界南山。”东晋时

  • 铜山铁壁

    此典为南宋李伯玉坚毅不阿事。李伯玉,字纯甫,号斛峰。宋饶州余干(今属江西)人。初名诚,因犯理宗潜讳改名。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第二,授观察推官、太学正兼庄文府教授、太学博士。召试馆职,累迁太府

  • 恋三宿之桑

    源见“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宋孙觌《西徐上梁文》:“岂徒恋三宿之桑?故将面九年之壁。”

  • 晋得楚材

    同“晋用楚材”。宋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十首》之四:“秦收郑渠成,晋得楚材多。”【词语晋得楚材】  成语:晋得楚材

  • 颐隐于脐,肩高于顶

    颐:面颊。隐:隐伏。 面颊隐藏在肚脐下,肩膀高过于头顶。 形容人体佝偻畸形。 也比喻文章格局错乱。语出《庄子.人间世》:“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清.归庄《玉山诗集序》:“按其格,有颐隐

  • 铅刀用

    同“铅刀一割”。赵朴初《周总理挽诗》:“我惭驽骀姿,期效铅刀用。”

  • 柏梁体

    一种七言诗体,采用联句方式,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传说汉武帝在柏梁台,命群臣联句赋诗,称为“柏梁体”。诗见《古文苑》卷八。但此诗实后人拟作。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汉武《柏梁台》诗本出《三秦记》

  • 双履凫飞

    源见“王乔凫舄”。指县令行踪。清袁枚《赴官秦中》诗之一:“双履凫飞朝汉远,五羊皮少入秦难。”

  • 长安纸贵

    同“洛阳纸贵”。历史上洛阳与长安都是京都。宋辛弃疾《水龙吟.用瓢泉韵》词:“长安纸贵,流传一字,千金争舍。”见“洛阳纸贵”。【词语长安纸贵】  成语:长安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