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

文:文字,这里指字面。只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不求确切了解词句的内容。清.叶廷琯《吹网录.胡注望文生义之误》:“昔顾涧翁谓梅磵虽熟乙部,间有望文生义,乃违本事。”《孽海花》四回:“第一个时期,是开创时期,就是顾、阎、惠、戴诸大儒,能提出实证的方法来读书,不论一名一物,都要切实证据,才许你下论断,不能望文生义,就是圣经贤传,非经过他们自己的一番考验,不肯瞎崇拜。”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有些是根据原诗的文义和背景,却忽略了典故,因此不免望文生义,模糊影响。”


连动 看到文词就生出意义来。形容不懂得文字、词句的确切含义,只从字面上作牵强附会的解释。语出清·叶廷琯《吹网录·胡注望文生义之误》:“昔顾涧翁谓梅磵虽熟乙部,间有望文生义,乃违本事。”[例]汉语成语的含义很丰富,如果~,常会闹笑话。△贬义。多用于描写对文词乱作字面上的牵强附会的解释。→缘文生义郢书燕说 牵强附会 穿凿附会。也作“望文生训”。


【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望文生义汉语词典:望文生义

猜你喜欢

  • 管鲍交

    《列子.力命》:“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同处于齐……管仲尝叹曰:‘吾少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

  • 回眸之报

    同“龟酬孔”。唐骆宾王《上郭赞府启》:“则回眸之报,不独著于前龟;清亮之音,讵专闻于往笛?”

  • 梦魂相觅

    《文选.沈约〈别范安成〉》:“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

  • 长林丰草

    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每读向子平(即向长,王莽时有人举他为官,他坚辞不受,入山隐居。)、台孝威(即台佟,东汉初隐士,采药为业。)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

  • 舞雩风咏

    同“舞雩之咏”。宋 陈德武《望海潮二调》词:“盘谷渔樵,舞雩风咏,渴心常望云霓。”

  • 渡江之橘

    源见“橘化为枳”。喻指背离了适合自己生长环境的人或物。唐元稹《驯犀》诗:“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 受宠若惊

    意外地蒙受宠爱或优遇而感到惊喜不安。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过道台承中丞这一番优待,不禁受宠若惊,坐立不稳,正不知如何是好。”述补 宠,宠爱,赏识。受到宠爱、赏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不安。语

  •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灵犀,指纹理透明的犀角。《汉书.西域传赞》唐.颜

  • 潜龙

    《易.乾》:“初九,潜龙勿用。”李鼎祚集解引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后因以“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三国

  • 操柯

    源见“操斧伐柯”。喻执法。晋葛洪《抱朴子.用刑》:“故明君治难于其易,去恶于其微;不伐善以长乱,不操柯而犹豫焉。”又《行品》:“操柯犹豫,废法效非,枉直混错,终于负败。”【词语操柯】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