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朝不及夕

朝不及夕

又作“朝不保夕”、“朝不谋夕”、“朝不虑夕”。朝(zhāo招):早晨。不及:不到。夕:傍晚。指早晨都顾不到傍晚,常用以形容人民生活的困苦,或指遭遇的艰难。多尔衮(1612-1650年),姓爱新觉罗,名多尔衮,曾随清太宗皇太极出征,屡次建功。清崇德元年(1636年),进封睿(puì锐)亲王,参与朝政,颇受依重。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死,诸王争夺皇位,多尔衮审时度势,拥立幼侄爱新觉罗·福临继清帝位,即顺治帝。多尔衮以皇叔摄政(代皇帝处理政事)掌权。顺治元年(1644年),他被授奉命大将军,统率清军入山海关,在明降将吴三桂引导与配合下,击退李自成农民军,进驻燕京(今北京市)。后多尔衮下令,略称:以前明朝政治制度的弊病,以加派税收这一项最是重要。除供给辽东作战饷银之外,又有内地剿战的饷银,还有明兵训练的饷银,增加几倍并超过正常征收赋税的供给,预征辽饷、剿饷、练饷三饷的银两,远的超过二十年,近的也超过十几年,全国民众被剥削得穷困饥饿哀号,连早晨都顾不到晚上了。

【出典】:

清史稿》卷218《诸王传四·睿忠亲王多尔衮传》9026页:“前朝弊政,莫如加派,辽饷之外,复有剿饷、练饷,数倍正供,远者二十年,近者十余年,天下嗷嗷(áo áo敖敖,哀号连声),朝不及夕。”

【例句】: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2:“迨至湖南,则更流徙丐贷,朝不谋夕,遂以牛肉白酒,一醉饱而殁。” 孙中山《民族主义·五讲》:“故中国现在受列强的政治压迫,是朝不保夕的。” 章炳麟《驳革命驳议》:“大地风云,朝不谋夕。”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主谓 及,顾及。早晨不能顾及晚上。形容处境困难、危急。《左传·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贬义。多用于情况不好方面。→朝不谋夕


【词语朝不及夕】  成语:朝不及夕汉语词典:朝不及夕

猜你喜欢

  • 漂麦

    同“高凤漂麦”。唐骆宾王《冒雨寻菊序》:“仰折巾于书阁,行见漂麦;挹雅步于琴台,坐闻流水。”【词语漂麦】   汉语大词典:漂麦

  • 瞠乎其后

    《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谓干瞪着眼,落在后面赶不上。元王恽《创建伊洛五贤祠堂记》:“若扳援昔贤,则不肖年迫衰老,懒于笔研,又瞠乎其后。”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尔时徐(徐陵

  • 盍朋簪

    《周易.豫卦》:“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三国魏.王弼注:“夫不信于物,物亦疑焉。故勿疑则朋合疾也。盍,合也。簪,疾也。”《易.豫卦》是坤下震上,有“勿疑,朋盍簪(聚也)。”意思是你不要三心

  • 尘污面

    同“尘污人”。清赵翼《庾楼》诗:“危栏瞰天地,千载庾公楼……已无尘污面,尚有月当头。”

  • 自公退食

    公:公门,即所谓衙门。 从公门回家吃饭。 旧指在府衙供职。语出《诗.召南.羔羊》:“羔羊之革,素丝五缄,委蛇委蛇,自公退食。”明.许自昌《水浒记.周急》:“自公退食过新年,笑指生涯树树红。”一作〔

  • 昌户

    《史记.周本纪》:“〔太任〕生昌,有圣瑞。”张守节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

  • 敛怨以为德

    敛:聚积。 群聚怨恨之人把他们当作有德行而加以任用。语出《诗.大雅.荡》:“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孔颖达疏:“敛怨以为德,谓聚群不逞作怨之人,谓之为有德而任用之。”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 瓦解土崩

    比喻彻底崩溃。《汉书·邹阳传》:“使吴失与而无助,跬步独进,瓦解土崩,破败而不救者,未必非济北之力也。” 参见:○土崩瓦解并列 解,离散。崩,崩塌。像瓦破裂,像土崩塌一样。比喻彻底崩溃,无法收拾。语出

  • 囊涩

    源见“阮囊羞涩”。谓身无钱财。《聊斋志异.鸦头》:“赵戏之曰:‘君倘垂意,当作冰斧。’……王曰:‘雅意极所感佩,囊涩奈何!’”【词语囊涩】   汉语大词典:囊涩

  • 唇枪舌剑

    唇如枪,舌似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犀利。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见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宽安。”明.王玉峰《焚香记.羡德》:“姻事空言,慢使唇枪舌剑。”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