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木本水源

木本水源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后以“木本水源”喻事物的根源。多指血统关系。明归有光《〈华亭蔡氏新谱〉序》:“孰知故家大族,实有与国相维持者,系风俗、世道之隆污,所不可不重也,况孝子仁人木本水源之恩乎!”《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孩儿生身二十年,尚不知木本水源,真不肖而又不孝矣。”


并列 本,树的根。源,水的源头。原指一脉相承,同宗而来,后比喻事物的根本或缘由。语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例]~,我们要研究事变发生的原因。△用于推究事物的本源方面。→始末原由 从头至尾 ↔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也作“木有根,水有源”、“水源木本”。


【词语木本水源】  成语:木本水源汉语词典:木本水源

猜你喜欢

  • 壅蔽

    隔绝和蒙蔽。《汉书.刘向传》:“赵高专权自恣,壅蔽大臣。”也作“雍蔽”、“拥蔽”,《史记.秦始皇本纪》:“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词语壅蔽】   汉语大词典

  • 白鹿随轩

    《后汉书.郑弘传》“〔郑弘〕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阳太守”李贤注引三国 吴谢承《后汉书》:“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白鹿方道,侠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曰:‘鹿为吉为凶?’国拜贺曰:

  • 不觉屐齿之折

    屐( ㄐㄧ jī ):木制的鞋,底部有二齿,以行泥地,可防滑。 没有觉察到疾行过门限时碰断了屐齿。 形容内心喜悦之极。语出《晋书.谢安传》:“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

  • 逆鳞

    《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柔狎即驯熟的意思;柔,《史记》作扰,驯;狎,习)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同撄,逆触)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 鸟司

    《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后因以“鸟司”谓开国之君任命百官,司职百事。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云纪御官,鸟司从职。”【词语鸟司】

  • 困醉尉

    源见“灞陵呵夜”。指失势后受到冷遇、欺辱。清吴兆骞《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诗:“陇西将军困醉尉,邯郸才人辱厮养。”

  • 一阔脸就变

    阔:本为阔绰,富有。这里指政治地位上升。 人一变阔,就摆架势,翻脸不认人。 形容政客嘴脸。语出鲁迅《赠邬其山》:“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涂怀章《

  • 偏袒

    源见“左右袒”。偏护一方。清昭梿《啸亭续录.先恭王之正》:“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偏袒”指偏向一方、袒护一方之意。其字面意思是: 露出右肩或左肩。佛教徒露出右肩,以示

  • 槐柯

    同“槐柯蚁穴”。明张昱《湖舫劝曹德昭佥院酒》诗:“光阴只在槐柯上,奈此浮生乐事何!”【词语槐柯】   汉语大词典:槐柯

  • 犹豫不决

    原作“犹豫未有所决”。形容拿不定主意。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兵长驱直入,包围赵国首都邯郸。赵孝成王遣使求救于魏。魏安厘王派魏将晋鄙率兵救赵,但晋鄙惧怕秦军,停兵汤阴不进。这时,魏王又派新垣衍至赵,要求赵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