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朱亥袖椎

朱亥袖椎

椎(chuí垂):铁椎,有柄,一头像瓜形,用来击杀的武器。此典指朱亥袖里藏着铁椎,随同信陵君魏无忌去接替晋鄙军,救赵抗秦。后以此典比喻义士隐居市里,危急时为人解难济困。公元前257年,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向魏国安厘王及信陵君魏无忌求救,信陵君用侯嬴之计,通过魏安厘王的宠姬偷得兵符,准备前去代替将军晋鄙统帅魏军。信陵君魏无忌临行,侯嬴说:“将军在外,君命有的可以不接受,以便有利于国家。您就是合了兵符,如果晋鄙不把军队交给您,还要向魏安厘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随您一道去,这人是个大力士。晋鄙能够听从,当然最好;如果不听从,便可让朱亥打死他。”这时魏无忌哭了。侯嬴问道:“您怕死吗?什么哭呢?”魏无忌说:“晋鄙是一位叱咤风云、声威显赫的老将,我去,恐怕他不听从,一定会杀死他,因此哭泣,我难道是怕死吗?”于是信陵君魏无忌请朱亥同行。朱亥笑着说:“我只是市场上操刀宰杀牲畜的屠夫,公子却多次亲自问候我。我所以不答谢,不回拜,因我认为那是小礼节,没有用处。现在您有急难,这是我为您效命的时机啊!”便与信陵君魏无忌一道出发,到达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地。魏无忌假称魏安厘王命令取代晋鄙。晋鄙取了兵符,怀疑这件事,举手看信陵君魏无忌,说:“现在我统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乘车来接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晋鄙正想不听从,朱亥从衣袖里抽出四十斤重的铁椎,一椎打杀了晋鄙。信陵君魏无忌就统率了晋鄙的军队。随即发兵进击秦军,秦军解围而去。此典又作“屠肆鼓刀人”、“袖槌人”、“击晋”、“神槌朱亥”、“夺晋鄙”、“金椎袖”、“大梁屠”、“椎晋鄙”。

【出典】:

史记》卷77《魏公子列传》2380、2381页:“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huò zè或仄,原意大笑大呼;这里形容有威风,有气派)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体恤慰问)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至邺,矫(jiǎo绞,假称)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例句】:

唐·王维《夷门歌》:“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朱亥袖椎,豪雄扼腕;曹王拂局,轻薄为心。” 唐·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椎人。” 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唐·韩愈《斗鸡联句》:“毒手饱李阳,神槌困朱亥。” 唐·唐尧客《大梁行》:“金槌夺晋鄙,白刃刎侯嬴。” 宋·苏轼《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舟》:“先生不作金椎袖,玩世徜徉隐屠酒。” 宋·陈师道《咸平读书堂》:“今代陶朱公,不作大梁屠。” 清·王摅《信陵君墓》:“岂嫌椎晋鄙,终见却秦军。”


【典源】《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 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chui),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今译】 战国时秦军围赵都城邯郸,赵国向魏王及魏公子信陵君求救,信陵君用侯赢之计,通过魏王宠姬如姬窃得兵符,准备前去代将军晋鄙统帅魏军。临行前,侯赢说:“将在外,可以不听国君的命令,自主处置,以有利国家。公子即使与晋鄙合上兵符,而晋鄙不将兵权授给公子,再派人请示,事情就会暴露了。我有个朋友屠者朱亥可与您一同去,这人是个力士。晋鄙如果相信,再好没有; 如果不听,就让朱亥将他打死。”于是公子去请朱亥。朱亥笑道:“我是个市上操刀卖肉的人,公子几次亲身来看望我,之所以不报谢,是以为这些小礼节没用。现在公子有急难,正是我报答出力的时候。”于是与公子一同出发。到了邺城,假传魏王令来接管晋鄙兵权。晋鄙虽合上符,但仍怀疑,对公子说:“我现在统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重任,现在您乘单车来接替我,怎么回事?”想不听信。朱亥在旁,举起袖中的大铁锤,杀死晋鄙。公子于是率军救赵解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义士隐居市井,危急时为人解难济困。

【典形】 椎晋鄙、大梁屠、夺晋鄙、击晋、金椎袖、神槌朱亥、屠肆鼓刀人、袖槌人、朱亥袖椎、屠市朱亥、金锤报恩、迎朱亥。

【示例】

〔椎晋鄙〕 清·王摅《信陵君墓》:“岂嫌椎晋鄙,终见却秦军。”

〔大梁屠〕 宋·陈师道《咸平读书堂》:“今代陶朱公,不作大梁屠。”

〔夺晋鄙〕 唐·唐尧客《大梁行》:“金槌夺晋鄙,白刃刎侯赢。”

〔击晋〕 唐·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金椎袖〕 宋·苏轼《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舟》:“先生不作金椎袖,玩世徜徉隐屠酒。”

〔神槌朱亥〕 唐·韩愈 《斗鸡联句》:“毒手饱李阳,神槌困朱亥。”

〔屠肆鼓刀人〕 唐·王维 《夷门歌》:“亥为屠肆鼓刀人,赢乃夷门抱关者。”

〔袖槌人〕 唐·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朱亥袖椎〕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朱亥袖椎,豪雄扼腕; 曹王拂局,轻薄为心。”


猜你喜欢

  • 泣歧路

    又作“泣歧”或“歧逵”。汉代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逵路:歧路。因为歧路容易迷失方向,使人无所适从,因此感伤。

  • 歌钟食鼎

    源见“钟鸣鼎食”。指富贵豪华的生活。宋葛长庚《水调歌头》词:“无分貂金佩玉,不梦歌钟食鼎,何处有车旌?”

  •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见〔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其他 关,指函谷关。旧指函谷关以东,民风尚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民风尚武,多出将帅。《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三秦饶㑺异,汝颍多奇士。”△褒义。民

  • 看杀玉车人

    源见“看杀卫玠”。称颂男子貌美。唐王翰《观蛮童为伎之作》诗:“长裙锦带还留客,广额青娥亦效颦。共惜不成金谷妓,虚令看杀玉车人。”

  • 闻过则喜

    《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有过则喜。”过:过失、错误。意谓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宋.陆九渊《与傅全美书》:“过在所当改,吾自改之,非为人而改也。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

  • 无所不用其极

    《礼记.大学》:“《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极:穷尽。“无所不用其极”,意谓无处不用尽心力。现多用于贬义,形容做坏事时,什么样的极端手段都用得出来,形容作恶多端,极其残

  • 百战百胜

    初指每战必胜,后则泛指做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孙子认为,指导战争的法则是,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些;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军队就差些;使敌人全旅、全卒、全伍降服为上策,击

  • 霞浆

    同“霞醴”。唐武则天《早春夜宴》诗:“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词语霞浆】   汉语大词典:霞浆

  • 绿野墅

    同“绿野堂”。明姚夔《赠司马黄门父还会稽》诗:“婆娑白社朋,徘徊绿野墅。”

  • 知止不辱

    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元史·察罕传》:“(察罕)尝以病请告,暨还朝,帝御万岁山圆殿……顾李孟曰:‘~,今见其人。’”【词语知止不辱】  成语:知止不辱汉语大词典:知止不辱